全文总字数:8711字
文献综述
1.1.聚苯胺简介1977年,日本科学家Shirakawa(白力英树)和两位美国科学家MacDiarmid和Heeger发现了聚乙炔薄膜可以导电[1],这一发现让人们认识到有机聚合物并非全是绝缘体,之后导电聚合物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聚苯胺(PANI)是一种典型的导电聚合物,研究历史悠久。
1862年,Letheby团队通过苯胺阳极氧化实验在中性条件下,偶然发现具有导电性质的聚苯胺[2]。
之后苯胺聚合物以Aniline black(苯胺黑)的形式存在,当时主要用于燃料和印刷。
之后聚苯胺研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3]:1)对苯胺氧化产物本质的争论。
20世纪初,Willstatter认为苯胺黑是苯胺的基本氧化产物和缩合产物的通称;而Green分别以H2O2、NaClO3为氧化剂合成了五种氧化程度不同的苯胺八隅体,根据颜色变化、元素分析和溶解性实验,他提出苯胺黑不是苯胺的基本氧化产物(八隅体),并且这种八隅体应该是形成苯胺黑的中间产物。
并给这些苯胺八隅体分别命名为:Leucoemeraldine、emeraldine等,这些命名至今沿用。
2)得到有机半导体。
20世纪60年代末,Surville和Jozefowicz等用化学法制备了电导率为10 S/cm的聚苯胺[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