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银纳米粒子自组装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用于黄曲霉毒素B1超灵敏检测文献综述

 2022-01-08 21:08:33

全文总字数:4435字

文献综述

1 引言黄曲霉毒素(Aflatixon,AF)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目前发现的对农产品危害最大、致畸致癌率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1]。

其衍生物有约20种,分别命名为B1、B2、M1、M2、等。

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l)分布最广、毒性最强、危害最大,可在花生、玉米、坚果等100多种农副产品中发现[2]。

AFBl毒性极强,易引发急性中毒,同时也具有极强的致畸致癌效果,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损害器官[3];二是抑制免疫机能[4];三是致畸、致癌、致突变[5],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

AFBl性质较为稳定,高温下可稳定存在,污染途径多,且难以彻底分解,常规加热、巴氏杀菌和紫外照射均不能有效去除。

因此开发针对AFBl的检测技术,避免受污染农产品和食品进入市场,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十分必要。

及时发现污染才能避免更大范围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因此发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成本低的检测技术在对外经济贸易、食品安全控制、畜牧业生产等行业的发展上有重大意义。

2 研究进展目前黄曲霉素B1的主要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分析法、液质联用等方法。

2.1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早期广泛应用的AFBl检测方法[6,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