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化学与社会知识体系构建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以情境教学为重要手段。“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如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涉及到的相关政策不仅与浙江学子密切相关,还可以作为引出学科知识的跳板。因此,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之中,将时代背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讲解,对帮助学生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情景下的化学与社会知识体系,促进《化学与社会》一流课程建设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化学与社会知识体系
一、文献综述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浅析、意义及反思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浅析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在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和多媒体技术应用背景方面不断完善和发展[[1]]。
在哲学基础方面,可以一直追溯到康德对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整合,他承认知识源于感觉,是从经验开始的。在康德的观点中,他认为理性批判哲学可以从认识领域、实践领域等不同角度分别建构个体主体性思想,但主体认识能力是先天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可以在实践中得以产生、发展并且经受实践检验取得提高,即人的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建构而来。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是建构主义的心理学基础。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表示,学习是儿童活动内化的过程,是一种知识的自我建构,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获取经验、发展思维,但这一理论却忽略了人的社会历史性。维果茨基则更加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即学习总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学习者不是一个孤独的探索者,而是一个社会的人。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