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汞形态的检测文献综述
摘要:汞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对生物体毒性最大的元素之一,因此对其进行可靠的定量分析极其重要。汞在自然界中的含量较低,但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微量的汞可能在某些食品中进行富集,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此外,汞的毒理性质与其总浓度和化学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食品分析中,汞形态的分析对于全面评估这一元素对人类的潜在毒性很有必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汞形态分析技术的进展,从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出发,以测定方法为主线,列举了光谱法、色谱法、联用技术。
关键词:汞的形态; 光谱法; 色谱法;
文献综述
汞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人体非必需元素。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作为一种有毒金属,汞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食品中,汞的摄入会导致急性汞中毒,长期的微量摄入会导致慢性汞中毒。而汞化合物的生物学行为和毒理特性与它们的化学形态密切相关,一般汞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存在形式:即单质汞(Hg)、无机汞(Hg 、Hg2 )和有机汞(甲基汞、乙基汞、苯基汞)。各种形态的汞及其化合物都会对机体造成以神经毒性和肾脏毒性为主的多系统损害。其中,由于有机汞具有亲脂性、生物积累效应和生物放大效应,其毒性可达无机汞的数百倍。而甲基汞是有机汞中毒性最强的汞化合物之一。研究表明[1-3];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环境中的无机汞可以通过生物甲基化、乙基化等反应生成相应的有机汞,而有机汞则可被动、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日本水俣湾工业废水有机汞污染直接导致1004人死亡,引起了国际各界对有机汞的关注,至此,各国对水产品中的有机汞含量纷纷制定了严格的标准: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限定鱼类产品中甲基汞的含量不得超过0.5 mg /kg[4];我国食品法规定鱼类中甲基汞含量le;0.5 mg /kg[5];欧盟立法[6]要求不仅限定鱼类中总汞含量,且要求区分不同形态汞的含量,这无疑对食品中汞的微量分析和形态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分析、监测食品样品的安全性,尤其是复杂体系中有机汞的不同化学形态,样品的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技术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痕量、超痕量组分分离和相关检测联用技术也进一步发展,现已成为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在食品样品中有机汞分析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将以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这两部分为主进行简单综述:
1 样品前处理方法
由于有机汞在具有良好的亲脂性,与硫结合较为牢固,且含量极小,因此样品中的有机汞必须进行富集,以便后续检测。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样品前处理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
- 酸浸取甲基汞
该技术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Westouml;ouml;[7]提出,从鱼肉的盐酸介质中以苯为萃取剂多步萃取甲基汞,可获得纯净的甲基汞苯溶液。在此基础上,刘现明等[8]将海底沉积物置于稀HCl溶液中,经离心获取甲基汞浸出液,以苯萃取再以半胱氨酸进行反萃取,进一步浓缩、净化甲基汞。后来学者在此基础上多采用稀HCl和HgCl等试剂从硫元素上解析出有机汞并转化成卤代烷基汞,并选择毒性较低的甲苯取代苯为萃取剂,多用半胱氨酸等络合剂使之络合,从而达到分离和富集的效果。目前研究一般认为,比起酸浸取,碱消化能更为完全地提取甲基汞。
1.2 微波辅助萃取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