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肽基肽酶DPP-4与β-氨基酰基吡咯烷抑制剂的相互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25 01:07:06

全文总字数:7719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背景

糖尿病目前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失调及β-细胞功能障碍,致使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慢性血糖过高,最终导致各种微血管、大血管以及各种脏器并发症出现。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约有1.8亿糖尿病患者,其中90%为2型糖尿病[1],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升至4.38亿[2]。尽管糖尿病患者数量如此之多,但较低的诊断率,疾病的慢性病程,对联合治疗的需要,缺少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与注射治疗相关联的较差的患者依从性,开发具有新的作用机制、能持续控制血糖水平,且能阻滞病情发展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具有广泛的需求[3]

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有三方面的缺陷: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和肝葡萄糖过度产生[4]。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糖尿病药物主要有胰岛素、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及近来上市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5]、α葡糖苷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仍存在药物长期使用不能完全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难以维持长期疗效,会有如葡萄糖耐受不良、低血糖症、体重增加[6]、乳酸中毒[7]和水肿[8]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9]。二肽基肽酶IV(DPP-4)能够迅速灭活肠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等多种激素。而DPP-4抑制剂不仅能保护GLP-1不被DPP-IV灭活,还能直接刺激β细胞再生,改善糖耐量的减退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10]

二、二肽基肽酶-IV(DPP-4)简介

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 peptidase IV,DPP-IV)是与2 型糖尿病相关的靶标[11,12],它是一类丝氨酸蛋白酶。DPP-IV在体内分布广泛,不仅存在于血浆,还存在于肾脏、小肠、胆管和胰腺的上皮细胞,血管的内皮细胞等组织器官中,其中肾脏最多。它在体内可使促胰岛素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ucagons-like peptide-1, GLP-1)以及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 dependent insulintropic polypeptide, GIP)失活,引起糖尿病[13]

DPP-IV从立体结构划分主要应包括3个部分,即两个口袋区S1和S2及一个连接区P1组成。从小分子DPP-IV抑制剂与靶标受体的结合作用方式[14]来看,受体结合的主要活性位点分别是:①P1区的Glu205和Glu206;②S1区的Ser630,Tyr662和Asn710;③S2区的Tyr547,Phe357和Arg358。S1区应为空间体积较小且具有极性亲电取代的基团,P1区应包含至少有1个氢原子的氨基,S2区应引入体积大的基团将有利于化合物活性的提高。DPP-IV抑制剂从化学结构类型划分主要分为哌嗪并三唑类、2-氰基-吡咯烷类、噻唑烷类、嘧啶酮类,以及其他类型结构药物。按DPP-IV抑制剂的结构特点[15-18],按两大类即拟肽类DPP-IV抑制剂( 如:α-氨基酸类和β-氨基酸类) 和非肽类DPP-IV 抑制剂( 如:黄嘌呤类、氨甲基嘧啶类和其他)。

二肽基肽酶IV(DPP-IV)抑制剂通过竞争性结合DPP-IV的活化部位,降低酶的催化活性,从而抑制GLP-1和GIP的降解[19],延长其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持续时间,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三、前人的研究工作

Duffy等[20]为解决β-氨基乙酰吡咯烷类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的缺陷,将联苯化合物的芳香环转变为饱和氨基环己烷类化合物,合成的化合物的IC50约为40 nmol/L ,在犬体内CLp约为4.4 mL/minkg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85%。Edmondson等[21]通过在氨基邻位引入极性基团也显著提高了口服生物利用度,其研制的化合物的IC50为12nmol/L,在犬的药动学实验中,CLp约为1.5mL/minkg,t1 /2为6.1 h,口服生物利用度为90%;Dooseop等[22]对β-氨基乙酰哌嗪并三唑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保留哌嗪并三唑类结构,对苯环上的取代基进行了考察,当2,4,5位为氟取代物抑制作用效果最强,该结构优于氯代物;此外在中哌嗪并三唑环上3位取代基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苯基、杂环芳香基、烷基、环丙基等基团替代三氟甲基均具有显著抑制DPP-IV活性的作用;Kowalchick等[23]采用电子等排的原理分别对哌嗪并三唑环上母环结构、取代基等进行了研究:2位采用苯基或环丙基替代三氟甲基时均具有高选择性、显著抑制DPP-IV活性的作用,但作用略弱于三氟甲基;当4位采用取代苄基、烷基、环丙甲基、杂环甲基等基团取代时,抑制DPP-IV活性显著增强,IC50约为2~25 nmolL-1 ,作用强度大约是磷酸西他列汀的5~10倍;Kondo等[24]在保留2-氰基-吡咯烷的结构基础上,运用拼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脯酰胺吡咯烷类化合物,脯酰胺4位的取代基分别为烷基、芳香基、环烷基等基团取代,均具有显著抑制DPP-IV 活性作用,IC50约为2~10 nmol/L;4位的取代基分别为单烷胺甲酰基、双烷胺甲酰基、环烷胺甲酰基等基团取代,也具有显著抑制DPP-IV活性作用,IC50约为2~10nmol/L左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