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驱动戊二胺脱羧CO2再固定的途径构建文献综述

 2021-11-04 20:47:1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生物制造的的原料仍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中的糖类。

而在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4亩,随着粮食危机日益加剧以及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制造正面临着严峻考验。

因此解决原料来源问题对于提高我国生物制造的竞争力,实现生物制造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工厂平台的迅速发展,人们已广泛开展了对大气废气、工业尾气和温室气体的生物开发和利用。

建立以CO2,CO和甲醇等来源丰富的C1化合物为原料的生物转化平台,将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物基产品的竞争力,实现生物制造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利于解决C1化合物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近年来,通过实验模型估算表明,每年大概有 83~273 百万吨甲醇释放到大气中(其中活体植物为主要来源),甲烷每年的释放量约为 600 百万吨。

虽然还未见有对全球甲基胺类物质进行模型估算,但它们也广泛存在于海洋和淡水环境中,而且既参与碳的动态循环,又参与氮循环[1-2] 。

甲醇,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可以从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合成气中制备而得、直接从天然气甲烷中氧化而来或者还原大气中的氢气与二氧化碳制备甲醇。

2013年,George A. Olah[3]提出了甲醇经济-以甲醇为原料制造生活必需品,与传统碳源相比,甲醇具有以下优势:含有更多电子,能够提供充足还原力;来源广泛,可从工业废气或煤炭等较多可再生资源中高效合成[4];成本较低,运输便捷,供应不因季节和气候而影响。

甲醇经济的提出使甲醇成为微生物合成路线的一种重要的非食品替代基质[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