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苯甘氨酸的制备文献综述

 2021-09-25 20:33:0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title}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title}

文 献 综 述

1.D-苯甘氨酸的概况

1.1 D-苯甘氨酸的简介

苯甘氨酸(phenylglycine、α-aminobenzeneacetic acid或2-amino-2-phenylacetic)又名苯基甘氨酸、α-氨基苯乙酸或-氨基-2-苯基乙酸,苯甘氨酸分子式为:C8H9NO2,分子量为151.2,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苯甘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它是羧酸分子中α-碳原子上一个氢被氨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故又称为α-苯甘氨酸。苯甘氨酸属光学活性物质,有旋光性,不溶于水、乙醇、乙醚及一般的有机溶剂,256℃升华。

苯甘氨酸的化学性质与其分子的特殊功能基团有关。由于其分子中同时含有羧基和氨基,苯甘氨酸具有羧酸羧基的性质(如成盐、成酯、成酰胺、脱羧、酰氯化等),苯甘氨酸具有氨基的一切性质(如与盐酸反应、脱氨、酰基化、烷基化、与HNO2作用等)。所以苯甘氨酸既可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又可与强碱反应生成盐

图1.1 2-氨基-2-苯基乙酸

2-氨基-2-苯基乙酸(英语:a2-Amino-2-phenylacetic acid)白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乙醇、乙醚及一般的有机溶剂。

1.2 D-苯甘氨酸的应用[3][5]

D-苯甘氨酸是生产医药产品6-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重要中间体, 常用于氨苄青霉素、头孢力新、头孢克洛、头孢氯氨苄、氧哌嗪青霉素以及头孢拉定等的制备,同时它还是合成多肽激素、多种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广泛应用于药物学领域。由于它用途广泛, 合成后的医药产品即可注射又可口服, 所以在医药、农药及精细化工市场前景广阔。

1.3国内D-苯甘氨酸现状[1]

DPG国内厂家约有l0家,总能力约为2000t/a,主要厂家为横店有机化工有限公司(400t/a)、上海实业化工有限公司(400t/a)、景德镇药用化工厂(150t/a)等,采用乙醛酸法的只有河北新河县化工厂等少数企业,且生产尚不完善。

DPG目前主要用于台成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多肽激素及农药。苯甘氨酸与对羟基苯甘氨酸均为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必须注重开发。开发时必须重视关键原料乙醛酸供应问题,特别是乙醛酸的质量,否则严重影响下游产品的收率和纯度。中国加入WTO总体上有利于苯甘氨酸与对羟基苯甘氨酸及下游产品的出口,因此,继续研究苯甘氨酸与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合成过程,提高苯甘氨酸与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生产技术水平,抓好乙醛酸原料的建设,是苯甘氨酸类产品的发展方向。

2. D-苯甘氨酸的制备[8]

苯甘氨酸是头孢氨苄及氨苄青霉素生产的主要中间体.现应用的DPG的制备方法有:A.化学拆分法:氰化钠法、氯仿法、乙醛酸法或氢氧化钠法合成DLPG,再用d(或1)一樟脑磺酸或L一(十-酒石酸为拆分剂在无机强酸中进行分步拆分;B.化学酶法:DL一苯海因在酶反应条件下生物转化为N一氨基甲酉先_D-PG,后者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DPG;C.酶发酵法:由DL-5-苯乙内酰脲在酶作用下发酵生产D-PG。化学拆分法为交替重复拆分,操作步骤多、生产周期长。后两种酶法虽然具有拆分效率高、产品纯度好的优点,但在设备及工艺操作上要求较高,仅适应于实验室制备。

2.1化学拆分法

2.1.1氰化钠法[13]

苯甲醛和碱金属氰化物为原料,经BuchererBergs反应制得苯海因,再经碱性水解而制得。

2.1.2氯仿法

的制备方法采用苯甲醛与氯仿在商浓度氨存在下一步合成DL-苯甘氨酸,再经抗拆分可得 苯甘氨。

2.1.3不对称转化法

实验中DLPG与d一樟脑一10一磺酸(dCS) 反应形成非对映体盐DPGdCS和LPGdCS;由于两者溶解度不同,D-PGdCS优先结晶析出从而形成固液二相体系。液相中溶解度大的L一对映体发生消旋化,进而又生成非对映体盐;D-PGdCS盐继续结晶析出,又导致L一对映体进一步向D一对映体转变。如此不断转化,理论上可使两种盐最终全部转化为DPGdCS。其过程如图2所示。

2.1.4海因法

海因法具有反应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该路线中的苯甲醛与海因均有大量生产厂家,厂家都在积极寻找这些化合物的其它用途。在合成路线中,所选用设备也均为常见设备。综合考虑原料的来源与价格、反应收率高低以及对环境影响程度等诸多因素,决定改进海因法来制备。DL.Phe。工艺路线如下:

3.化学酶法

化学酶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产品收率高,光学活性单一,能源消耗少,三废污染小等许多优点,在1993年国际生物专题讨论会上提出化学酶法制备D一苯甘氨酸是目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最经济的方法 ]。现国际上也多采用此方法制备D一苯甘氨酸,其流程如图1。

培养荧光假单胞菌,取湿菌用磷酸盐缓冲液之称菌悬液,加入DL-苯海因振荡反应。用乙醇提取,于硅胶柱上分离,收集洗脱液,真空浓缩,过滤得N-氨基甲酰-D-苯甘氨酸无色晶体。

将N-氨基甲酰-D-苯甘氨酸溶于硫酸,于冰浴中搅拌,缓慢滴加等量NaNO于上述混合液中继续反应。反应完毕,加NaOH调pH,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重结晶得D-苯甘氨酸。

4.一菌两酶法

一菌双酶法制备D-HPG是指利用一株菌经培养同时生产D-海因酶(D-hydantoinase)与D-N-氨甲酰基氨基酸水解酶(D-carbamolyase)。由两种酶同时作用将DL-苯海因(DL-HPH)转化为中间产物D-N-氨甲酰基对羟基苯甘氨酸(D-N-CHPG)后进一步转化生成D-HPG.D-HPG 的制备只需一次发酵、一次转化。与传统的一酶一酸法相比反应温和、污染小、能耗低、流程短.Olivieri等利用野生菌株,Park等利用基因工程菌均成功地采用一菌双酶法进行了D-HPG 的制备.一菌双酶法制备D-HPG是含有液固两相的复杂反应体系,酶反应的同时伴随着DL-HPH 的溶解以及L-HPH 的消旋进程,反应液的pH值由于中间产物与产物的生成会发生很大波动

3. D-苯甘氨酸的手性含量检测

3.1 仪器与试剂

美国惠浦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HP色谱工作站,UV检测器,高氯酸(AR),流动相过滤器,脱气处理,试样溶液用0.451xm液膜过滤备用。DL苯甘氨酸对照品,纯净水。

3.2 色谱分析条件

CrownpakCR( ),5 m 150~4.0mm色谱柱;流动相: 高氯酸水溶液,pH2.0; 流速为0.6ml/min。UV200nm进样量2O l,峰面积定量。

3.3 标准溶液制备

准确称取10mg DL苯甘氨酸标准品(日本进口,99.99%)于1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至刻度,备用。

3.4 样品溶液制备

准确称取样品10mg左右于1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至刻度,备用。

4.D-苯甘氨酸的前景

D-苯丙氨酸(D-Phenylalanine,D-Phe)是抗肿瘤药物(百士欣)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那格歹Ⅱ奈) 等药物重要合成中间体。目前国内的D-Phe主要来自国外生产厂家。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L-Phe)也是合成氨基酸类抗癌药的中间体,市场需求量呈迅猛增长之势,预计国际市场年需求量在1O万t/a左右。目前国内L-Phe和D-Phe生产规模都偏小,远未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每年仍需依靠国外进口来弥补供需缺

口,耗用大量外汇。

参考文献:

[1]陆军民.国内苯甘氨酸类产品的生产与市场前景[J].浙江化工,2002,(01)

[2]夏俊才.头孢氨苄的薄层鉴别和相关物质检查方法的探讨[J].安徽医药.2002(01)

[3]胡永红,杨永革,陈武领,蔡莉,欧阳平凯.二氢嘧啶酶转化中苯甘氨酸的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 1998(04)

[4]徐亚荣,张进平,乔旭.环境友好的苯甘氨酸合成工艺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学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

[5]张小林,陶影,漆剑,程金星.不对称转化法制备D-苯甘氨酸[J].沈阳药科大学报.2007(03)

[6]常银霞,周玲玲,向兰,仁朝兴,袁黎明.D苯甘氨酸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对多种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J].分析测试报. 2007(01)

[7]杨帆,张征林,邹建忠.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不对称转化拆分[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04)

[8]杨艺虹,吴元欣,杨建设,李培成,张珩.不对称转化法制备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研究[J].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4(02)

[9]马巧芳,曹美英.D(-)苯甘氨酸的手性含量的测定[J].浙江化工. 2002(02)

[10]沈伟良.DL-苯甘氨酸合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0(01)

[11]李隽,余江河. 化学酶法制备D-苯甘氨酸[J].中国药科大学报. 2000(04)

[12]周椒晶,张瑞仁,王桂艳.苯甘氨酸合成工艺的改进[J]. 黑龙江医药科学.1999(06)

[13]贾倍焕,宋立贤.D-(-)-α-苯甘氨酸的合成[J].河北化工. 1993(01)

[14]Hongo C,yoshioka R,Tohyama M,et al.Racemization of optically a ctive amino acid. 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1983

[15]Shiraiwa T,Sskata S,fujishima K,et al.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 of (RS)-2-phenylgltcine via formation of salt with (1 S)-10-camphorsulfonic acid. 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1991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