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50年代 , Waksma n用动物周围神经匀浆主动免疫实验动物可致周围神经病 ,后用M BP主动免疫结果既有周围神经病又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 最后发现 MBP 中 P2是周围神经成分。 用 P2主动免疫可致 实验性变态反应神经炎(EAN )。EAN 是半个世纪来国内外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 ( Gui llai n-Barre syndrom , GBS)的经典动物模型。 EAN 和 GBS同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者有相似的免疫病理机制。 由于抗原致敏 ,致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通过分子模拟作用引起周围神经系统 ( peripheral nervo us sy stem, PN S)炎性脱髓鞘。根据病程和神经病理特征性改变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复发 -缓解型。近年研究显示: 周围神经髓鞘中髓鞘碱性蛋白 ( m yeli n basi c prot ein, MBP)、 P2蛋白(简称 P2)及其活性多肽作为致敏原在此类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预防方面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P2蛋白,TCEP还原,SDS电泳,半制备液相色谱法
概述
1. P2蛋白:
P2由起源于中胚层的施万细胞合成 ,表面含有能与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交叉抗原决定簇 ,具有膜蛋白的理化特性。 P2是单肽链蛋白质 ,不含糖、脂类及核酸。人的P2相对分子质量为 14 818,牛的P2相对分子质量为 14 859, P2冷冻干燥后为白色粉末状 ,亲水性强 ,易溶于水和盐溶液 ,易被蛋白酶水解 ,遇热容易失活 ,等电点 ( P I)为 10 0. 5 。P2具有致动物E AN 和慢性 EAN 的免疫作用。 免疫剂量和损害程度之间呈正相关。 P2的一级结构由 131个氨基酸组成 ,在第 117位和 124位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
二硫键,又称SS键,是2个巯基被氧化而形成的SS形式的硫原子间的共价键,在蛋白质分子的立体结构形成上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为了确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首先必须将二硫键打开,使之成为线状多肽链。DTT和TCEP是常用的还原二硫键的试剂,那二者在使用中有什么不同呢?
2.TECP与DTT的区别:
DTT中文名称为二硫代苏糖醇,是苏糖醇的C-1及C-4位羟基置换成巯基的化合物,常常被用于蛋白质中二硫键的还原,可阻止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之间所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疾病预测模型文献综述
- 抗原CA72-4评估迈瑞和罗氏两家免疫分析仪的长期稳定性文献综述
- 具DNA切割酶活性AGO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验证文献综述
- 温度对注射用水电导率的影响文献综述
- PhysioTel Digital Telemetry System在测定非人灵长类血压、心电图方面的应用文献综述
- Gemcitabine在移植瘤KP-4模型上的抗肿瘤活性文献综述
- microRNA156及其靶基因在不同芒属植物中的表达量分析文献综述
- 芒属植物基于QRT-PCR表达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文献综述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AHA对能量代谢的调控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 盐胁迫对南荻愈伤诱导的影响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