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衰老阶段中雌雄银杏光合生理特性差异的文献综述
前言
在漫长的进化史中,为适应自然界种种变化,而出现了雌雄异株植物。自达尔文1877年发现雌雄异株植物的生理差异对环境资源的不同需求后,雌雄异株植物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了大量的雌雄异株植物在空间分布,生长生殖,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及生理差异。而银杏作为一种古老的雌雄异株植物,对银杏的发生,发育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仍缺乏在雌雄植株生殖差异方面的研究。本实验便从生殖差异的角度来研究在自然衰老阶段中银杏雌雄异株植物在光合作用方面的生理特性。
木本植物在自然衰老阶段光合特征变化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对木本植物自然衰老阶段光合特征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在植物的自然衰老阶段中,植物花瓣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减低,酶活下降,提供光合产物的叶绿体机构以及叶绿素的含量均会发生变化。
在张圣旺,郑荣生等人研究中发现,《牡丹花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文章中提到,在牡丹花的衰老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随着花瓣的开放,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上升,除此以外,细胞内SOD酶的活性降低,而SOD作为生物抵抗活性氧伤害的关键酶之一,随着SOD活性的降低,植物自身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也会下降,进而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大量累积,产生毒害,攻击膜脂,产生膜脂的过氧化作用,细胞膜透性发生改变,原生质大量外流,细胞的完整程度遭到破坏.养分大量外流,细胞死亡。
何英姿,刘忠敏对古白皮松的研究中发现,古白皮松的衰老衰弱与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叶绿素的含量变化有关。他们在《古白皮松衰老机理的研究》中提到,树龄的差异对古白皮松中叶绿体的结构影响不大,强树与壮树之间的叶绿体结构和树木有较大差异,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直接影响到叶绿素含量的缓降期和速降期。叶绿体作为植物的能量转换器,其内部的膜结构发挥重大作用,因而膜结构的健全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发达的叶绿体膜系统才能维持植物的茂盛生长。叶绿素的合成部位只要是在基粒片层,故基粒的形成程度,垛叠程度直接影响叶绿素的含量。 在壮树的叶肉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叶绿体数目较多,且内部结构复杂,类囊体片层丰富,垛叠多,基粒发达,而衰老阶段的树种则叶绿体数目少,排列疏松,内含巨大淀粉,基粒稀少,类囊体膜片层很少。叶绿素含量的减少,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下降,植物的生长代谢减慢,代谢机能受损,而逐渐趋于衰弱衰老。
衰老过程中叶绿素降解也有一定的进展,沈成国,张福达的《植物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降解代谢研究进展》提及, 通过对Chl降解途径中所需酶(Chlase MDCase Pheide Dioxygenase) 的研究,探索Chl降解所需的关键酶。实验发现在植物衰老、未衰老叶片中均检测到Chlase 和MDCase 存在, 而只在衰老叶片中检测到 Pheide 氧化酶, 因此推测该酶可能是叶片衰老过程中 Chl 降解途径中的关键酶 。
近5年来对银杏自然条件下光合作用进程的相关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