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科学本质观的三角验证个案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6 15:30:36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科学本质观的三角验证研究综述

摘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提高学生科学本质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梳理科学本质教育文献的基础上,对有关科学本质的内涵、教师科学本质观的调查等方面做了评析。

关键词:科学本质观; 教师; 问卷调查

1 科学本质内涵与范畴的界定

早在1907年,美国国家科学与数学教师学会(Centr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ers)就首次提出了“在科学教育中,应当强调科学方法及过程”[[1]]。在这份报告中,显现了科学教育的目标。

在科学教育领域中,众多的科学教育研究者对于科学本质从来没有停止研究的脚步,不同的研宄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参照依据,所以对科学本质的界定也不尽相同,科学的本质也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变化趋势。

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制定“2061”计划,并将科学本质分为“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其核心观点如下:(1)科学世界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理念是会变化的;科学知识是持久的;科学不能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2)科学探究:科学探究需要逻辑、证据、想象、解释与预测;科学家应尽量避免偏见;不存在防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方法可供科学家们选择;科学家自身的主观因素会影响他们研究的方向;在科学研究中不应依仗权威;假设是探究活动的核心。(3)科学事业: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活动,道德规范应该渗透在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科学家在参与公共事务或与他们领域不相关的问题时,不仅承担科学家的身份也承担着普通公民的身份[[2]]。

1996年《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RC)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科学本质:(1)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理论模型来构建和检验对自然的解释;(2)在活跃的研究领域,由于缺乏理论导致不同的解释是正常现象;(3)评价科学实验、观察、理论模型和科学家的解释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