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量观察的初中科学课堂互动探究
摘要:课堂观察是一种扎根于教学一线的教育科学的研究方式,诞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通过设计带有行为编码的观察表,并进行直接或间接地采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数据与信息,然后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而诊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观察量表的设计是课堂观察的基础。国外课堂观察量化工具有以下3种: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 FIAS),拉格和霍普金斯开发的记号体系(Tally System)或称核查清单(Checklist),和交 际 法 教 学 观 察 量 表(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简称 COLT)。我国在课堂观察量表开发方面,比较著名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领导开发的LICC模式。
关键词:课堂观察; 初中科学; 观察量表;课堂互动
一、文献综述
现代课堂观察起源于西方科学主义思潮,诞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通过设计带有行为编码的观察表,并进行直接或间接地采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数据与信息,然后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而诊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课堂观察促进了课堂教学评价由经验走向科学,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不仅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与作用。
课堂观察是一种扎根于教学一线的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诊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传统的经验式的听评课通常是对整堂课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看似通观全局,但教师在听完课后往往对具体的课堂内容印象模糊,并且是依据听评课人的主观感受而进行的教研活动,对改善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效果不显著[1]。在当前时代,课堂观察与传统的经验式听评课活动相比,其优势在于,能够基于观察工具开展循环跟进式研究,紧密围绕结构化任务,具有目标性、系统性、选择性、情境性、理论性的特点。课堂观察是进行反思的基础,在初中科学课堂中进行课堂观察活动,能够提高初中科学教师的听课评课水平,在借鉴其他教师的课堂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从而极大地促进初中科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要想在课堂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要深入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了解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观察、善于进行课堂观察,更要科学地利用课堂观察。设计制定合理的观察工具,通过观察教学视频案例,诊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问题的建议。进一步通过比较教学视频案例间的异同,观察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总结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特点,提高教师的听课评课水平。
课堂观察要求观察者做到以下几点:1、观察前确定明确的观察目的。2、观察时凭借自身或借助相关辅助工具(录像机),直接或间接地从教学课堂上收集证据。3、依据文献资料做出相应的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赵颖在《基于观察量表对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中总结了课堂观察的一般程序,如图1[2]。
教育与文化、社会、科学、经济、技术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工具属性、社会属性、人文属性也必然会因以上因素的变革而与时俱进。折射到微观的课堂中,教学的内容、方法、目的、技术均会打上时代的烙印,而课堂观察自身的发展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的发展相匹配[3]。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