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酸甲酯通过抑制采后软化延长蓝莓保藏期文献综述
1、前言
1.1研究蓝莓的背景与目的
蓝莓果实一般成熟于夏季,此时田间热和呼吸热较高,采后果实的呼吸作用加强,各种生理代谢加快,导致蓝莓果实极不耐贮藏,20℃下贮藏期仅1周左右。蓝莓采后品质下降主要表现为果实失水,硬度降低,果肉变软,蒂痕部易受病原菌侵染而腐烂,品质劣变,影响贮运、流通和消费;亦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限制了蓝莓产业的发展。鉴于此,研究蓝莓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延长果实采后贮藏货架期和品质保持期,对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蓝莓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果实产量持续提高,人们对蓝莓鲜果采后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多关注于蓝莓的贮藏技术和保鲜效果的研究,而对蓝莓果实采后软化等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较少。果蔬的软化是由基因调控的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1]。
目前探究蓝莓保鲜的方法存在局限性,所以本实验旨在探究新的保鲜技术。通过系统的研究,以促进我国的蓝莓采后品质保持和抑制软化研究进入更高的层面,进而推动该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1.2蓝莓采后软化机理
采后果蔬硬度变化是限制果蔬货架期的重要因子。果蔬贮藏过程中硬度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果蔬软化会严重影响消费者选择偏好、果蔬可储存性、可运输性、货架期。蓝莓营养丰富,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蓝莓采后代谢旺盛,容易发生软化现象。在果实贮藏过程中软化现象是其达到完熟的特征,这种软化大多与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改变密切相关。果实软化与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增加、螯合剂可溶性果胶(CSP)和碳酸钠可溶性果胶(SSP)含量降低、初生壁和中胶层分解有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对果实的软化也起重要作用[2]。
在果实成熟之前,果胶以原果胶的形式存在,水果的细胞壁结构比较完整,果实硬度较大。在水果软化过程中,果实中原果胶在原果胶酶的作用下逐渐转化为可溶性果胶,可溶性果胶含量不断增加,果实硬度降低,果实逐渐软化[3-5]。蓝莓在贮藏过程中WSP含量增加,CSP、SSP、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都降低[6]。采摘后的果蔬细胞壁构造发生明显的变化,细胞壁中胶层的基质崩溃,导致果实逐渐软化,充分表明了细胞壁结构变化与果实后熟软化之间有紧密的关系[7]。果实软化过程是多种酶协同作用的结果,在各个软化阶段会有不同的酶发挥作用。与细胞壁多糖降解相关的酶主要影响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降低果实硬度。PG在细胞壁结构改变中的作用比较明显,目前研究认为PG可以随机催化果胶分子中alpha;-1,4-半乳糖苷键的裂解,多聚半乳糖醛酸生成低聚半乳糖醛酸或半乳糖醛酸,导致细胞壁解体,果实软化[8]。在果实软化过程中,细胞壁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多种酶共同作用,促进了采后果实的软化。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