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主要研究内容: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结肠炎性疾病,临床呈现出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被 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去亚甲基小檗碱(Demethyleneberberine,DMB)是小檗碱的体内代谢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微量中药天然产物,已研究发现DMB对UC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制备方法简易、产品纯度高,且毒性比小檗碱低,成药性高。根据2016年《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规定,DMB为化学药品注册1类新药,有望开发为新的UC治疗药物。目前,已有研究初步阐明了DMB通过抑制NF-kappa;B炎症信号通路和调节T-细胞稳态发挥治疗UC的作用机制,但更全面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s,ISCs)是位于肠道隐窝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具有干细胞活性,能够分化为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和潘氏细胞,不仅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亦能修复损伤的肠道上皮,并与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干细胞通过不断分裂增殖产生的子细胞沿“隐窝-绒毛轴”方向增殖分化,到达隐窝顶端分化为成熟的结肠上皮细胞,维持着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与再生修复。其正常有序的更新与再生修复过程在黏膜炎性损伤中常常被破坏或中断。因此,探讨促进结肠粘膜自我修复的机制研究将有助于治疗UC患者的黏膜愈合与临床治疗。
迄今为止,人们开发出了多种UC动物模型,用于UC病因研究和药物疗效评估。其中,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制作方法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适应性强,周期可长可短,复发性和维持性好,可作为研究人类UC的致炎机理及抗炎药物模型,也可以作为免疫机理及遗传学研究的模型,是目前最为理想的UC模型。
由于UC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肠菌和环境等,本课题拟研究DMB通过促进结肠组织修复改善DSS诱导的小鼠UC机制。本课题拟采用体外培养方式构建结肠类器官,明确DMB促进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结肠类器官形成,为体内DMB促进UC肠粘膜修复提供有力的证据。
研究手段及研究目的:
本课题首先利用DSS模拟构建人UC疾病的动物模型,明确结肠受损且修复功能迟滞,确认DMB在DSS诱导的UC中能够保护结肠结构完整性。通过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并设置包含对照组的不同剂量的分组给药,记录小鼠每日体重变化及死亡率,通过检测紧密连接蛋白,髓过氧化物酶等指数明确DSS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再通过体外培养方式构建结肠类器官,利用DMB进行体外模拟修复,通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肠类器官的增殖标记物Ki67指标变化以及观察新的结肠类器官形成等手段,明确DMB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旨在为UC的治疗提供新的应用前景及临床思路。首先,在体外用各种必要的生长因子来模拟机体内环境的条件,提取肠干细胞培养从而得到了细胞团块样组织,其包含了不同组织来源的上皮细胞结构,这种能不断自我增殖及分化的细胞团被称之为类器官。这种在类似生理情况下培养的类器官模型能够在体外研究模拟一系列体内的生物学行为,像组织更新、干细胞功能、细胞对药物反应、损伤性研究、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通过分组用不同浓度的DMB给药在体外模拟修复,监测结肠类器官中隐窝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