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甲素抑制PGC-1a诱导附睾损伤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1 17:21:0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雷公藤甲素的概述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属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是一种传统中药,其药效主要包括缓解风湿病症血止状及活痛。

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苦、性凉,入肝、脾二经,通十二经络,皮有毒,药用其木质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杀虫止血等功效[1],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和萜类。

1972 年,Kupchan 等人[2]第一次从雷公藤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了具有显著抗白血病活性的三环二萜内酯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 Triptolide,雷公藤甲素) 。

雷公藤甲素具有松香烷骨架,并含有独特的三环氧结构和 α,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3]。

雷公藤甲素分子式为 C20 H24 O6 ,相对分子质量为 360,不溶于水,但溶于二甲基亚砜、三氯甲烷、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

雷公藤甲素被认为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生物活性广泛,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生育、抗囊肿和抗肿瘤等作用[4]。

雷公藤甲素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对机体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的毒副作用。

这些毒副作用限制了雷公藤甲素的临床应用。

其中雷公藤甲素的生殖毒性影响最多,故而研究其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和分子机制对于缓解其生殖毒性十分重要。

2.PGC-1α的概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辅激活因子1a(PGC-1α)是一种参与代谢和应激反应的转录辅激活因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