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精胺对AD小鼠脑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作用文献综述

 2022-08-09 15:07:50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其小鼠模型制作的研究进展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即老年痴呆。大量研究表明,其通过beta;-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导致脑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发生变化,引起神经功能性退化。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之一。本文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列举了几种AD小鼠模型制作,阐释阿尔茨海默病对脑的影响。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beta;-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神经元;胶质细胞;AD小鼠模型

一、文献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在1906年首次由德国精神病学家Alzheimer Alois发现的,后来人们便以其名字将此病命名为Alzheimers disease,即老年痴呆[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能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等,并伴随着一系列精神病症状。

AD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4400万人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AD便占了50%~75%[2],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大疾病,而中国已成为全球患病人数的第一大国。根据国内数据统计发现患者大多为65岁的老人,且发病率达到5%;对于80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病率更是高达20%[3]。

1 AD的发病机制

AD的致病机理十分复杂,是由环境以及遗传复杂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研究透彻。AD目前可能存在且被大众所接收的发病学说主要包括Abeta;毒性假说、Tau蛋白假说、炎症假说、胆碱能神经元假说、胰岛素假说、氧化应激假说等[4]。AD患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主要是:beta;-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Abeta;)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s)、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以及神经元死亡、突触丢失和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等[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