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基多杀菌素生产菌的诱变研究文献综述

 2022-09-08 11:33:42

微生物诱变育种

摘要:诱变育种是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诱变因子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再通过合适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这种方法在虫生真菌的育种工作中也常常被采用。主要的诱变源有:紫外线、gamma;-射线、低能离子束、高能电子束、He— Ne激光、亚硝基胍(NTG)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紫外线。目前工业微生物的遗传育种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种为传统(物理/化学)诱变育种技术;另一种为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即通过对特定基因进行定向改造来进一步提高菌种的生产性能。

关键词:诱变;育种;紫外线;基因突变

引言

微生物菌种是发酵工业的基础,通过对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可以有效提高目的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微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代谢控制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5个阶段[1]。传统的育种手段由于工作量大、效率低、遗传稳定性差等缺点已经不能获得优良的菌株性状,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应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 的发展,基因工程育种定向性更强,筛选更加方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开始用于菌种选育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与菌株的致死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致死率逐渐提高。但如果照射时间太长,一些高活性菌株也可能致死,故一般选用致死率70%一80%左右的剂量[2]

诱变方法

1 紫外诱变[3]

紫外线是非电离辐射的物理诱变剂,氯化锂是一种碱金属卤化物,其本身并无诱变作用,但在一些菌种的诱变育种中表明与其他一些诱变因子具有协同作用。任何诱变剂都同时具有致死和诱变的双重效应。现代育种理论认为,当诱变的微生物致死率在75%一80%时,产量性状正突变率较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