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载药表面的超分子层层自组装构筑文献综述

 2022-12-17 18:54:30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背景

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研究概况

介孔材料是指孔径在2~50nm的孔状材料。1992年,Kresge等[1]首次合成了MCM系列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2001年,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首次被报道应用于药物传输系统[2]。MSNs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MSNs在药物传递系统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与传统材料相比,MSNs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可以提高载药能力;内外表面易于修饰,可以实现对组织细胞的靶向[3];且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与脂质体相比价格低廉;与自微乳相比毒副作用小[4]。目前,常见的介孔二氧化硅结构有六方相的MCM-41 和 SBA-1、三维六方结构的SBA-2、无序排列六方结构的MSU-n。

1.1 MSNs的装载

MSNs装载药物时,通常是将载体浸没在溶解有药物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然后分离干燥得到载有药物的纳米载体颗粒。和传统药物负载的物理化学过程一样,介孔纳米粒子液相负载药物也是发生在载体-溶剂-药物三元体系之中的吸附作用过程。因此,负载能力受到载体本身性质,药物和负载介质等主要因素影响。MSNs载体本身质构特征对载药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孔径大小、比表面积大小及孔容量大小三个方面。另外,选择性地对MSNs进行表面功能化的修饰,可以实现对不同药物的负载,同时提高载药量,如:Zeng等[5]比较了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修饰和以氨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的药物负载和释放性能,发现氨基修饰能显著提高载药率,延长释放周期。Tang等[6]采用羧基修饰介孔二氧化硅负载含有氨基的法莫替丁分子,发现羧基的量是影响载药量的关键因素。

1.2 给药系统的应用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不但具备传统固体分散体的诸多优点,且具有纳米级的形态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为载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该材料可使水难溶性药物的溶解面积增大、药物粒子减小从而提高药物溶出,达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目的。刘亚男等[7]制备了负载黄酮类化合物(橙皮素、槲皮素、芹菜素)的MSNs,观察对载药性能及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发现橙皮素、槲皮素和芹菜素的载药量分别为27%、23%和18%,40min时的释放量分别为84%、80%和76%,证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可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高负载,并显著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溶出度。

对 MSNs 表面进行修饰或基团改造使药物与MSNs结合并在特殊条件下释药,达到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也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控释。郭曼曼等[8]制备聚丙烯酸(PAA)修饰氨基改性介孔二氧化硅(MSNs)载三氧化二砷(ATO)纳米粒(PAA-ATO-MSNs),结果表明与原料药相比,PAA-ATO-MSNs抑制肿瘤活性增强,并且细胞毒性降低;刘聪颖[9]等制备了多重响应的MSNs,通过在修饰羧基,得到了pH响应的MSNs,体外实验证明经修饰后的材料释药变慢,且具有明显的pH响应,可作为控释药物的载体。

2 淫羊藿苷的研究概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