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 研究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一例高血压合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药学监护,通过参与临床查房,研究患者的主要治疗经过,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药学监护计划,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以达到治疗效果改善。最终总结该类慢性胆囊炎合并慢性病患者在围术期治疗中的药学监护,得出课题所需研究结果。
- 选题背景: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又称纤维性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假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良性慢性胆囊炎。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相似,可急性发作,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胆囊壁明显增厚,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甚至导致瘘管形成。其以胆囊壁间多个黄褐色结节、内含泡沫细胞及广泛纤维化结构为特征,“夹心饼干征”是其特殊的影像学征象。关于该病变的首次提出,有说法为1970年Christensen和Ishak关于良性胆囊假瘤的报道,亦有说法为1976年由McCoy等首次报道并且其因镜下课件以典型的泡沫细胞为特征的黄色肉芽肿而得名。
该病发病率较低,仅占各类型胆囊炎的0.7%~13.2%,其中以老年人多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亚洲国家,发病率高于欧美,一些国家如日本可达10%。因其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侵及周围组织时极易误诊为胆囊癌,术前诊断鉴别较为困难。还存在因误诊而行不必要的根治性胆囊切除术的情况,增加了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危险性。因此对于XGC,其诊断方式、治疗方法以及预防预后,甚至于存在的争议,仍是临床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研究基础:
目前XGC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原因存在很多,如与胆囊结石、胆管梗阻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有关。也有学者认为其发生与免疫相关,提出XGC是一种迟缓性变态反应,炎性胆囊壁内胆固醇与蛋白结合形成抗原,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形成肉芽肿。现阶段,其病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反复慢性炎症及结石梗阻导致Rokitansky-Aschoff 窦及胆囊黏膜出现损伤和溃疡,导致胆汁渗入胆囊壁间造成组织细胞聚集和吞噬脂质,进而形成典型的黄色肉芽肿。但本质上XGC还是胆囊慢性炎症,属良性病变,发病多与结石有关,可合并胆囊和胆管结石的表现。该病患者既往多有急、慢性胆囊炎病史,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发热、黄疸较多,病史可能较长且反复,腹痛发作可较为剧烈。如为急性发作,右上腹可有明显压痛、叩痛,或Murphy征阳性。值得注意的是,XGC虽与胆囊癌在大多临床数据的比较重无差异,但二者在年龄、囊壁厚度、囊壁是否均匀增厚、是否合并胆管结石、是否合并胆囊结石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术中快速冰冻或术后石蜡切片病理学检查可作为诊断XGC的主要手段。不过术前相关资料也必不可少,这有助于两者的术前鉴别,并为术中准备、确认手术方式等提供一定帮助。
也正是由于XGC具有破坏性,又难与胆囊癌鉴别;且与胆囊癌的关系尚未有明确定论,有学者认为其与胆囊癌存在并存的可能,因此对于确诊或怀疑为XGC的患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现下,XGC的首选治疗方案是胆囊切除术,包括完全胆囊切除术和部分胆囊切除术;如累及肝脏或周围组织不易剥离时,尽可能切除胆囊壁,残壁黏膜用电刀或碘酒涂抹使其失活。因腹腔镜手术中转率较高,更多建议开腹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若合并恶性病变,建议行开放手术治疗。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本病的相关死亡率几乎为零,其手术并发症主要发生于部分胆囊切除的患者。由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长,胆漏、胆汁性腹膜炎、胆囊出血、肝脓肿、胆管狭窄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与手术中胆囊剥离的困难程度、外科手术的方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因此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尤为重要。此外,患者围术期的抗感染、镇痛、抑酸、补液等方面,也须多加关注。尽管该病预后良好,临床治疗仍应高度重视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更大可能的减少并发症的可能性。
- 参考文献:
[1]赵玉沛.应激性黏膜病变预防与治疗——中国普通外科专家共识(2015)[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07):728-730.
[2]徐建国.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09):911-917.
[3]赵玉沛,杨尹默,楼文晖,孙备,虞文魁.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5)[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09):960-96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