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大鼠高糖和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脂质代谢的差异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脂肪性肝病 ( fatty liver disease, FLD ) 由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通常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FLD )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 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储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根据病因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主要与代谢综合征和遗传因素有关,而继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多与某些疾病或特殊原因有关。[2]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 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4个病理过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取代了病毒性肝病而成为慢性肝病的首位原因 ,发病也呈现上升趋势。NAFLD和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近年研究者逐渐认识到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和心血管的发病密切相关。非酒精性的脂肪肝病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二次打击学说”被普遍认可,该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肝脏脂肪沉积,成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过程中的一次打击;而在肝脏脂肪沉积基础上所发生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则形成二次打击,最终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3]。
饮食因素被认为是导致脂肪肝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的过量摄入成为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因素。果糖为己糖单糖,为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既往研究表明,饮食中的单糖成分,特别是果糖的摄入与NAFLD相关,而其中主要机制之一可能是果糖的促进脂质合成作用;饱和脂肪酸是另一个与NAFLD发展密切相关的饮食因素,高脂饮食过量摄入可直接向肝脏提供大量的外源性脂质[4]。本研究拟用高糖、高脂肪饲料喂养大鼠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 模仿过量摄食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诱发人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过程, 检测高糖和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中的血清、肝脏等生化指标改变以及肝脏的病理切片, 比较大鼠高糖和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脂质代谢的差异。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 掌握非酒精脂肪肝病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 掌握各项生化指标的测量与分析。
3.根据各项生化指标推断高糖和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脂质代谢的差异。
[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
- NAFLD动物模型的构建
- 动物:雄性SD大鼠30只 随机分成三个饮食小组(每组10只)
- 分组:(1)基础食物组(喂养基础饲料)(2)高糖组(喂养含60%果糖的基础饲料) (3)高脂组(15%猪油 10%蛋黄粉 2%胆固醇 0.2%猪胆盐 基础饲料)
- 体重和食物摄入:每天测量一次食物的摄入量,每周测量一次体重。食物要每天更换新鲜的,前一天剩下的食物不能再使用[5]。观察大鼠体重、饮食、饮水、行为、体态和毛色的变化。
- 5周后,通过眼球取血迅速采集血样。通过检测血液指标观测是否造模成功。如未成功,继续喂食;如成功,则处死后,取出肝脏称重,做切片检测一些生化指标。
- 生化指标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3.血清总胆固醇(TC)
4.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 5.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指数HOMA-IR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