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13 11:24:50

黄蜀葵花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manihot L.Medic)的干燥花,目前除西北,东北等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或栽培。

《本草纲目》记载:黄蜀葵全草入药,能清热,凉血,解毒;其花性味甘寒滑,无毒,具有清利湿热,消炎解毒之功效,内服主治五淋,水肿;外用治疗痈疽肿毒,汤水烫伤[1]有文献报道黄蜀葵花对糖尿病肾病,肾炎,心肌损伤,脑缺血损伤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黄蜀葵不仅是一种传统中药,又是一种新型制剂原料。

黄蜀葵花含金丝桃苷等黄酮类成分,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等功效,对糖尿病肾病,肾炎,心肌损伤,脑缺血损伤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陈刚[2]等利用溶剂法将黄蜀葵花80%乙醇提取物分成按极性从大到小的四个部位,分别为水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石油醚部位。

再对其中的水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运用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薄层制备,重结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出了一些化合物,并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了其中一部分化合物。

黄蜀葵花主要成分为金丝桃苷等黄酮类成分。

周正华[3]等用柱层析法制得黄蜀葵花总黄酮,收率约为3%,其中以金丝桃苷含量最高。

刘志辉[4]等用比色法测定不同黄蜀葵花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