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木樨草素、EGCG通过AMPK途径调节内皮细胞稳态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30 23:10:00

一、课题解决的问题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系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和B细胞功能缺陷有关。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病率超过80%,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引发T2DM的始动因素。有关T2DM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胰岛素抵抗(IR)是产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症的共同病理基础。IR产生的机制十分复杂,从胰岛素合成、细胞表面胰岛受体表达到胰岛素最终生理效应实现的一系列过程中某环节异常均可导致IR。IR形成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ED)通常是相伴发生的,IR引起细胞糖脂代谢失衡,可介导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影响内皮源性一氧化氮(NO)的释放,从而导致血管舒张障碍,血栓形成增加,氧化应激增强等,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IR与ED相互影响促进,严重危害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促进细胞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能量稳态的中心环节,被称为细胞能量调节器,在增加组织或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脂肪酸氧化以及调节基因转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AMPK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能够为AMPK作为防治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木犀草素(luteolin)是3,4,5,7-四羟黄酮。主要存在于金银花、菊花、荆芥、白毛夏枯草等药物中,具有抗菌、抗炎、清除氧自由基、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槲皮素(Que)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等多方面的心血管药理活性。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属黄烷醇类,主要存在于茶属植物中,其中以绿茶中含量最高。1929年,日本首先从茶叶中提取和分离出EGCG,大量研究表明,EGCG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衰老等作用,对糖尿病、肥胖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多项研究表明槲皮素、EGCG这2个药有扩血管作用。本实验致力于研究槲皮素、木犀草素、EGCG这三个药通过AMPK途径对血管内皮细胞稳态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NO荧光法测定正常生理状态下槲皮素、木犀草素、EGCG三种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2.NO荧光法测定正常生理状态下槲皮素、木犀草素、EGCG三种药在AMPK抑制剂的存在下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3.western-blot法测正常生理状态下P-AMPK表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