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约90%的乳腺癌患者仍死于肿瘤细胞的局部侵润和转移,转移以后的平均生存时间约为2年。乳腺癌的基因分型的所有亚型中,基底样乳腺癌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1]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标志物,且具有增殖活力高、易复发、侵袭和转移能力强等特征,预后是最差的。EMT能够赋予肿瘤细胞许多干细胞的特征,并贯穿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整个过程[2-5]。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对自生代谢调控以适应改变的环境,代谢与肿瘤之间的分子调控机制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基因芯片对51株不同亚型的乳腺癌细胞系进行分析[6],发现基底样乳腺癌细胞的醛-酮还原酶1B1(aldo-keto reductase 1B1,AKR1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亚型细胞(11.31倍)。通过oncomine数据分析(WWW.oncomine.org)也发现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有高度的一致性)中AKR1B1的表达水平也显著的高于其它亚型。在BLBC类型MDAMB-231以及SUM159PT细胞系中干扰其表达,都呈现出转移能力、成瘤能力的降低以及EMT重要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升高。而在Luminal类型T47D细胞系中高表达AKR1B1则结果都呈相反。提示AKR1B1可能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中的新靶点。
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1.构建AKR1B1和AKR1B1-shRNA乳腺癌细胞稳定株;
2.利用上述的稳定株检测AKR1B1表达情况:初步检测稳定住的蛋白表达情况,我们一般选取western-blot的方法;
3.利用上述稳定株检测AKR1B1表达是否诱导EMT发生: Mammosphere culture;Invasionand Migration Assay
文献综述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患病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根据现有发病率的趋势,美国癌症协会估计每8个女性中就有1个女性会在她的生命中患上乳腺癌[7]。而且,乳腺癌的死亡率较高,仅次于肺癌的死亡率。根据WHO公布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北美、西欧和南部欧洲、大洋洲是乳腺癌的高发病率地区,东欧和南美的发病率也呈较高水平。而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发病率较低[8]。从2000年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球发病率大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国虽然不是乳腺癌的高发病率国家,但是,近年来,其增长速率较西方国家等高发病率地区快较多,而且,根据中国癌症基金会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向年轻化发展,比西方国家提早了近10年。对于死亡率,高发地区呈现下降趋势,相反的,低发病区却呈现上升的趋势[9]。尽管对于乳腺癌的研究已超过30年,但是大约90% 的乳腺癌患者仍死于肿瘤细胞的局部浸润和转移,在转移后的平均生存时间约为2年。因此筛选与鉴定乳腺癌发生、发展各阶段的异常分子事件,深入了解乳腺癌生长的信号调控机制,研发新型的肿瘤靶向药物,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乳腺癌类型和表型
要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首先要了解不同类型乳腺癌之间基因表达和表型的区别。一般,研究中将乳腺癌细胞根据分子水平分型[10]。
在分子水平上,乳腺癌是高度异质性的。根据分子遗传学的改变而进行的治疗显示治疗和预后都不如预期,所以,根据其分子水平上的分型,是今后进行个体治疗的发展方向。2000年,Perou 根据乳腺癌分子特征建立的分型[11],比较被公共认可,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