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挥发性成分固化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挥发性成分是中药中的一类重要活性成分,临床应用广泛。因其易挥发、易氧化等问题在制剂中的运用受到限制。目前常用的固化方法为环糊精包合法、固体分散法等,对于使用吸附剂吸附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较少。通过查阅多篇文献,总结挥发性成分目前固化应用情况,为后续其他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固化方法;研究进展 中药挥发性成分是中药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活性成分[1],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药效。如抗炎抗菌、镇静、解热、镇痛、解痉等多种药理作用[2]。由于其易挥发,不稳定的特点,在制剂中存在均匀性、稳定性、成型性的问题。因此,为了得到质量稳定的挥发性成分制剂,通常应用各种方法固化挥发性成分,以保证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1.挥发性成分研究现状
1.1挥发性成分组成及来源
挥发性成分是中药中一种重要的天然成分,数量巨大,结构种类繁多,生物活性多样,具有很高药用价值,是由十余及至上百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而其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和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其组成成分复杂,可由数十种至数百种化合物组成,基本组成是萜类、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少数为含N或S化合物。含挥发性成分的植物来源分布非常广泛,已知我国有60科500余种植物中含有挥发性成分[3]。特别是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科、樟科、姜科等部分植物中。
1.2挥发性成分理化性质
挥发性成分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其中挥发油大多是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少数具有其他颜色,如艾叶油显蓝绿色(含薁类),麝香香草油显红色,桂皮油显红棕色。有些挥发性成分在低温下可析出结晶,析出物脑。如薄荷脑、樟脑。
挥发性成分大多具有特殊而强烈的香气和辛辣味,少数具有难闻的臭气和腥气味,如土荆芥油有臭气,鱼腥草油油腥气味。挥发性成分在常温下可自然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多数比水轻,也有的比水重(如丁香油、桂皮油),几乎均有光学活性,多具有折光性,沸点一般在70℃-300℃。挥发性成分与空气、光线经常接触会逐渐氧化变质,使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密度增加,颜色变深,失去原有香味,形成树脂样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