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 引言Ullmann类型的交叉偶联反应,在生物医药、农药、材料、有机合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含氮底物的选择中,含氮杂环的芳基化,在医药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Pd、Pt等过渡金属催化碳-杂键,已经在该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工业应用。
最初Ullmann反应被发现的时候由于其自身的缺陷(比如反应条件苛刻,铜催化剂的用量大),导致其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工业应用,反而是发端于其之后的钯催化偶联反应获得了较大的工业应用[1]。
这导致Ullmann反应的发展陷入了一定的停滞,但由于钯催化剂的高毒性以及昂贵的价格,大大制约了它在工业中的应用,于是众多的科学家开始将目光转回铜催化的Ullmann反应,铜催化的UllmannC-N 偶联反应发展成为构建芳基碳杂键最为经典、最为重要的方法。
相比Pd和其他金属而言,铜作为催化剂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首先,铜比其他许多用于催化的金属都要便宜,廉价,这也引起了工业界的注意;其次,铜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这对于钯催化的反应是一种补充;最后,在任何情况下,铜催化还原都不需要任何配体,而且当需要时,配体通常在结构上非常简单和便宜(钯催化所用的配体通常是复杂的、昂贵的和对空气敏感的),所以,以Cu盐进行催化偶联反应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领域。
如何使用Cu催化剂来实现碳氮键交叉偶联反应,不仅是过渡金属催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绿色化学进程中的一个挑战性课题[2],基于此,对于铜催化的乌尔曼类型的交叉偶联反应获得了众多科学家的青睐。
2. 历史回顾2.1 Ullmann 反应1901年,Fritz Ullmann观察到,铜化合物能够通过两个芳基卤化物分子的偶联来催化二芳基部分的形成,产生sp2C-C键(图1)。
这一反应现在被称为经典的Ullmann反应。
1929年,Hurtley又进行了新的拓展和改进,即由之前芳基碳的C-C偶联发展至sp2C和活化的sp3C之间的偶联,也称为Ullmann-Hurtley反应[3]。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