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简介及研究背景
微米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有广泛的用途,目前,其应用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油墨、涂料、填料[1]等,并已扩展到高尖端技术领域,如信息储存、药物等[2-3],成为重要的基础材料。与其它制备微米级微球的方法如种子溶胀聚合法、悬浮聚合法以及尚未能推广到所有体系的微孔膜乳化法等相比[4],分散聚合通过一步聚合可方便地制得0.1~15μm的窄分布聚合物微球,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制备微米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方法[5]。人们对以有机聚合物为核,聚苯胺和聚吡咯等导电聚合物为壳的复合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所用的核主要涉及聚苯乙烯类[6-9]、聚丙烯酸酯类[9-14]和聚氨酯[15]等聚合物。
将聚苯乙烯溶解分散在丙烯酸正丁酯单体中,在不同链长和不同用量的交联剂存在下,通过聚合法制得了聚苯乙烯-聚丙烯酸正丁酯复合材料,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摆锤式简支梁试验机以及示差扫描量热仪等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人们对以有机聚合物为核,聚苯胺和聚吡咯等导电聚合物为壳的复合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所用的核主要涉及聚苯乙烯类[6-9]、聚丙烯酸酯类[10-12]和聚氨酯[15]等聚合物。
2.聚合物P(B-St)的制备方法
2.1本体聚合
本体聚合指单体和加有少量引发剂的聚合。气液态均可进行,聚合初期,转化率不高,体系粘度不大、散热困难,但转化率提高后,系数粘度增大,产生凝胶效应,自动加速。产品纯净、不存在介质分离问题,可直接制得透明的板材型料。
工业上本体聚合可采用间歇法和连续法,关键问题是聚合热的排除,聚合初期,转化率不高,体系粘度不大,散热无困难。但转化率提高(如20%~30%)后,体系粘度增大,产生凝胶效应,自动加速。如不及时散热,轻则造成局部过热,使分子量分布变宽,影响到聚合物的强度;重则温度失控,引起爆聚。这一缺点曾一度使本体聚合的发展受到限制,但经反应器搅拌、传热的改善和工艺调整后,等到了克服。一般多采用两段聚合: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10%~35%不等,粘度较低,可在普通聚合釜中进行;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高,则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例如Kiatkamjornwong[14]等用分散共聚法制备了苯乙烯和丙烯酸共聚物微球。
2.2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为自由基溶液聚合。体系粘度较低,减弱了凝胶效应,温度容易控制,可避免局部过热支化和交联产物少,分子量分布较窄。溶液聚合体系粘度较低,减弱了凝胶效应,混合和传热较易,温度容易控制,可避免局部过热。但是溶液聚合也有缺点:1)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率较慢,设备生产能力较低;2)单体浓度低和向溶剂链转移的双重结果,使聚合物分子量降低;3)溶剂分离回收费用高,难以除净聚合物中的残留溶剂。因此,工业上溶液聚合多用于聚合物直接使用的场合,如涂料、黏胶计、合成纤维纺丝液、后续化学反应等。例如Xing[15]等在无稳定剂存在下,以烷基酯作为反应介质采用分散聚合制备了单分散的马来酸酐和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微球。
2.3悬浮聚合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