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磺酮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08 22:11:42

全文总字数:2691字

文献综述

1.1HPPD抑制剂起源及作用机制随着国家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多,对农田施加农药成为保障农业产量必不可少的措施。

但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地表水、农作物等产生污染,甚至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影响。

虽然农药的目的是作用于植物,但通常情况下大多会被吸附并积累在土壤中,土壤起着缓冲和净化的作用。

我国产量最主要的粮食类作物是玉米,其次是稻谷,第三是小麦[1]。

影响玉米产量高低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杂草,杂草危害会减少玉米产量大于10%,杂草危害对玉米的面积影响超过20%[2]。

农业地区使用的所有农药中,约有70%以土壤为最终目的地,并且它们可以遵循不同的路线,例如挥发,排水或浸出。

在土壤中,农药会迁移到环境的不同部分,成为空气和水的污染源,某些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取决于其在土壤中的持久性和迁移时间。

1970年初期,日本三共(Sankyo)公司开发了首个HPPD抑制剂除草剂吡唑特(Pyrazolate),1983年三菱油化学公司开发出吡草酮(Benazofenap),1984年石原产业开发出吡草唑(Pyrazoxyfen),用于水稻田防除一年生与多年生杂草。

其后欧洲开发出磺草酮(sulcotrione)、美国开发出ZA1296用于苗前、苗后玉米田后防除阔叶杂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