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利巴韦林的概述
1.1 利巴韦林的理化性质
利巴韦林(ribavirin),化学名称为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 别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新博林颗粒、RTC、Virazole、RBV,是鸟苷、次黄嘌吟核苷类似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分子式为C8H12N4O5,相对分子量为244.21,熔点为174~176℃,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水(大于10g/100mL,19℃),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或氯仿。
1.2 利巴韦林市场概况及应用
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DNA 和RNA 病毒均起抑制作用,在医药上有着广泛的用途,临床上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小铁腺病毒肺炎、病毒性肝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急性角膜炎、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带状疱疹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巴韦林对细胞内培养的艾滋病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已批准其作为艾滋病的预防用药,美国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利巴韦林为丙型肝炎的治疗药,有效率75%。据专家统计,国内有5000 万丙型肝炎的患者,仅此一项的潜在市场为600t/y,目前市场容量约为1000t/y。根据国内最新的《丙肝防治指南》,只要检测到血清或血浆中丙肝病(HCVRNA)阳性即应开始抗病毒治疗,其治疗方法,一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a)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当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二是普通干扰素α(IFNa)或复合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 结果表明这两种治疗方案均优于单独使用IFNα 治疗效果。而且近几年又缺乏新产品上市,随着利巴韦林的使用增加和新功能的发现,开发利巴韦林市场前景看好,由于市场持续热销,各公司尤其对于个别大型利巴韦林原料药生产企业都有意扩大利巴韦林的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 利巴韦林的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
利巴韦林目前常用的生产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是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和微生物酶法。
2.1 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为国内外研究和报道最多, 生产工艺也最为成熟。一般以鸟苷(或肌苷) 和1,2,4-三氮唑-3-甲酰胺(1,2,4-triazole-3-carboxamide ,TCA)为原料,主要经酰化、缩合和氨解三步反应完成。化学合成法总体上可分为卤代糖法、肌苷法、腺苷法和核苷酸法四种。该方法在反应前都必须保护原料的活性基团,或使核糖活化,必须高温加热,反应后需脱保护基团和酰胺化,反应操作烦杂,缩合反应选择性不高,总收率为36%~40%,并且三废处理难,环境污染严重。
2.2 微生物发酵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