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色谱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分析化学领域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色谱分析法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色谱分析技术应用到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1]、定性定量[2]等研究上。这些技术在新药材的发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备成本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离效能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3],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科学[4]、食品检测[5]、环境保护[6]等众多的领域。
1.2色谱法的简介和分类
1.2.1色谱法简介
色谱法(chromatography),通常又称层析法,是一种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分析的物理化学方法。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根据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性和流动相中吸附、溶解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而使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迁移速度不同而获得分离[7]。早期,色谱法仅被当作是一种简单的分离方法,与传统的过滤技术、萃取技术、蒸馏技术等在分离原理上存在共同点,有所不同的是色谱法的分离效率高出很多。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色谱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并且可同时实现样品的分离和分析检测的目的[8]。
1903~1906年,俄国植化学家茨维特(Tsweet)发明了经典的液相色谱方法[9](装置见图1-1),但是由于该液相色谱法具有较低的分离效率,较慢的分离速度等缺点,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法未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随后在1940s出现了纸色谱法,在1950s产生了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也跟随着它们在不断的改善和发展[10]。1952年,马丁(Martin)和辛格(Synge)因发明了气相色谱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1]。由于气相色谱法可实现几十种到几百种成分的分析,因此该色谱法在石油化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随着实验技术、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完善和成熟,毛细管色谱法出现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且其与高灵敏度的检测器结合,可测得低于微克级的痕量组分[13]。
由于在气相色谱法中工作温度范围一般为350~500℃[14],而有很多物质(如强极性、高沸点、热不稳定、复杂的大分子混合物等)在该温度范围内不能达到分离分析的效果;因此,回顾气相色谱的发展进程,人们重新致力于液相色谱法的研究。首先采用高压泵加快液体移动速率,再采用粒径小的固定相来提高柱效;亦或考虑设计具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直至1960s,在经典液相色谱法发展的基础上,液相色谱法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分析速度快、效率高的现代液相色谱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或高速液相色谱法(HSLC)等[15]。自1980s年代以来,HPLC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大且文献数量已超过气相色谱法(GC),在有机分析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6]。
图1-1经典柱色谱装置示意图[9]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