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步行交通系统在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步行交通是现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交通方式之一,它不依赖于任何交通工具,自由自在,在快速运输工具迅速发展的当代,步行在城市交通方式构成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步行在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中的比例居高不下;另据调查表明在我国25个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步行在出行方式中平均仍占37.2%,大于总出行量的1/3,在小城市,步行方式占有更大的比重[1]。步行交通属于“绿色交通”,它占地少,环境影响小;还具有加强社会交流、促进步行者健康的作用的优点。步行作为慢行交通的主要内容,已逐步被纳入到城市交通规划中,建设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行人过街是最为常见最重要的步行交通方式之一,但是行人过街设施的配错问题广泛存在,而且经常造成大量交通参与者的使用不便,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例如:人车抢道而行导致人车相撞;行人信号灯配时不合理导致行人闯红灯;过街设施设置不合理导致使用效率低下等等,所以合理设置行人过街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人是交通参与者中的最弱势方,且行人过街体系,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占比举足轻重,因此如何保护行人安全,保障交通的顺利进行,便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经过阅读许多学者、专家对于行人过街需求分析的文章,总结出,无论怎样设计、布设行人过街设施,我们都应该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结合当地的行人需求、街道特色,以此让行人能够安全、便捷、舒适的进行出行,在此基础上,保证城市道路的通畅。
本课题拟以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板仓街至玄武大道)为例,针对目前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行人过街存在的问题,开展行人过街需求调查,根据南京本地的路段地理情况、居民生活需求,为行人过街设施提供相应的改善设计。
2. 国外研究概况
一个比较早的宏观行人仿真模型是由Fruin 在1971 年建立。这是早期的针对行人运动、过街,交通特性研究的代表性著作(Pedestrian Planningand Design),从行人的空间特性,行为特征,运动模式,规划设计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以后的关于行人交通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国外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Walid A. Al Bargi[2]等人,利用二元logit模型(BLM)技术,表明在不同变量中,车速、行人年龄和性别、行李效应显著,对行人使用决策的概率有直接影响。
(2)Jon D. Fricker[3]等人,通过多状态马尔可夫模型,在半控制道路上进行试验,得出在同一街道上,由单向运行转为双向运行后,行人接受滞后的概率由69.7%下降到60%以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