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地铁换乘站内行人流安全疏散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行人流理论和疏散研究现状,对换乘站不同设施处的行人流特性和疏散时间模型开展相关研究。
1行人流理论研究现状
行人流的研究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世界各国的学者在行人交通行为、行人交通设施设计、行人交通流理论、行人交通微观仿真等方面己经做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工作。
最早的行人流研究可以追溯到1937 年,前苏联建筑研究院(VAKH)的Predtechenski和Miliski对行人流进行了探索研究,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行人的速度和密度成反比关系。
1946 年至1948年,前苏联的火灾防护中央科学研究所(VNIIPN)对行人流的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
1958 年,Hankin 和Wright针对地铁内的行人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伦敦地铁通道内行人流的速度、密度和流量的关系,并开始探讨行人流模型的建立。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行人流的特征不仅与个体的特征相关,也与行人流所经过的设施类型紧密相关'”。
1985年Seneviratnel提出对于行人设施的规划及评价应根据不同因家行人的具体特征进行,随后在1991年Moral通过对加拿大和亚州城市的行人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对于亚洲行人的特征,香港理工大学著名研究者Lan1从1995到2002年做了大量的调查及统计分析经验研究,总结出香港本地出行客流在不同交通设施上的速度/流量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