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子村信号交叉口双环搭接相位配时设计文献综述

 2022-07-17 14:22:00

岗子村信号交叉口双环搭接相位配时设计文献综述

近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成为一些家庭的必需品。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8年7月16日发布,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9亿辆。据介绍,2018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达1636万辆,高于去年同期1594万辆的登记量,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使得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剧增,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通事故日趋频繁,环境污染加剧以及燃油损耗增加等。

为解决日趋严重的交通拥挤、堵塞、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许多城市加快路网建设、不断完善路网布局,然而道路网建设的速度无法匹配车辆的增长速度,无法满足交通量迅速增长所带来的交通需求。经调查表明,交叉口处往往是是城市路网中最常见、最普遍、最直接的交通拥堵发生源及交通事故多发地点,因此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成为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的关键举措。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对现有路网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见效快、投资少、易于采用,逐渐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交通信号控制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和算法越来越多,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丰富有效的方法和准则以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交通问题。从最初的定时控制,发展到车辆感应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目前我国的平面交叉口多为信号控制,对于信号控制的单点平面交叉口来说,信号配时优化往往对于减少车流的平均延误、停车次数,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交通环境十分特殊,因为其通常具有不可再现性,因而进行实验研究场景布置极其困难,有许的不可控因素,并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承担巨大的风险。随着交通仿真技术的出现,这些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交通仿真技术安全度高、费用少、可重复性强,对现场试验的要求大幅降低,使得交通问题的研究更加省时、省力,因此成为国内外交通工程学者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提出基于双环控制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并用AIMSUN仿真软件进行双环控制信号配时,并对其服务能力进行评价,验证是否可行,将该方案应用于道路以缓解交叉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最终提高交叉口的整体服务水平。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交通控制系统发展已走过了三个时代,从英国运输和道路研究所(TRRL) 的SCOOT系统(Split Cycle Offset Optimization Technique)、澳大利亚以悉尼为背景开发的SCATS系统(Sydney Coordinated Adaptive Traffic System)以及日本的京三(Kyosan) 系统,到1995”美国年GARTNER 对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发,再到我国重点研究规划 “信息技术与高性能软件:”子项目“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中面向ITS,适合中国交通特点的实时自适应控制和管理系统CUTRACMS ( China Urban Traffic Real-time Adapt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的实验研发[1]

自适应控制是指在系统运行中,依靠不断采集控制过程信息,确定被控对象的当前实际工作状态,优化性能准则,产生自适应控制规律,从而实时地调整控制器结构或参数,使系统始终自动地工作在最优或次最优的运行状态。自适应信号控制可以根据交叉口各个进口道上检测到的交通状况,实时优化信号周期时长和每个相位的绿灯时长,对交通流实时的进行引导和控制,从而达到缓解或防止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以及缩短出行延时的目的。

由于交通条件复杂多表,为适应不同的交通需求,衍生出新的控制方式,比较主流的两种相位切换方案是基于信号灯组和信号状态的[2],不同控制系统的相位切换结构缺乏统一性及通用性。经典的双环相位结构提供了一种较为成熟和应用广泛的基础相位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