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车辆碳排放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2022-02-25 22:14:08

1前言

随着全球化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严重的全球温室效应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温室气体排放(简称碳排放)主要是由石油类能源燃烧引起的,其中交通部门在全球石油消耗占比中位列第一,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工业、发电共同构成国家3大能源消耗碳排放源头产业。碳的排放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其碳排放量的高低。碳的排放从研究对象上分可分为国家范围的碳排放、地域范围的碳排放和市域范围的碳排放。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小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车辆碳排放量的特征,对改善城市环境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早在 20 世纪末开始实施低碳出行交通模式,国外对于低碳交通的研究起步较早,时间较长。英国首先提出低碳交通的理念,2007 年英国发布的《低碳交通创新战略》[1]以及 2009 年发布的《低碳交通运输: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2]等文件,建设性的提出城市交通减碳计划,描绘了低碳交通方式的新理念,要为公路、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的低碳发展采取措施和进行政府调控。

除此之外,日本也有不少学者深入研究低碳城市的发展,如小林光、大西隆等,他们在著作《低碳城市——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表述了个人对低碳城市的理解,并针对当前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美国经济学教授 Glaeser E 非常关注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创建了一套独有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国内多个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行对比,提出了实现城市低碳化发展的科学政策建议。[3]Shukla P R 基于多重理论研究交通系统对碳税等政府因素的支持,提出实施市区街道调整、建立交通互联系统等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助于优化交通碳消耗。[4]英国学者 Goodall C 在研究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英国国民生活的低碳化标准。[5]

此外,多国政府针对低碳交通也出台了相应政策。2009 年 7 月 15 日,英国政府出台《英国低碳转型发展规划》,为工业企业升级转型提供直接参考,同时也表达了英国政府对气候问题的重视。同年年初,美国政府也针对能耗问题、气候问题等出台了《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同时致力于建设新型电网,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扶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不久后,《美国清洁能源法案》出台,美国政府决定全面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并投入数千亿用于能源开发与储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除此之外,法国也出台了《城市交通出行规划》,表明了政府发展低碳交通,改变既有的交通模式的决心。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主要从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能源结构、汽车类型等方面研究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叶玉瑶、张虹鸥、许学强等(2012)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认为城市功能布局模式、城市形态、和地利用等城市空间结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碳排放[6]。杨上广、王春兰、刘淋(2014)利用问卷调查结果和上海市相关经济社会数据,分析上海市家庭出行碳排放的基本特征、空间模式和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上海市家庭出行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生产的汽车类型[7]。陈月霞、陈龙、查奇芬(2015)通过构建主体日常出行碳排放测算模型,发放调查问卷建立居民日常出行数据库,对同一主体日常出行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以汽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为能源的交通工具出行是造成中小城市交通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8]

对于我国大城市而言,车辆尾气排放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氮氧化物及微粒主要来自车辆排放。根据《2018-202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虽然2012-2017年我国尾气物排放总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减少量仅有1.1%,2017 年,中国 CO2、HC、NOX 排放总量高达43597000t。其中,CO2为 33273000t,HC为 4071000t,NOX5743000t,PM509000t。[9]可以看出,机动车尾气排放仍是一个尖锐的交通问题。虽然公共交通具有载客量大、效率高、排放量低的特性,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措施可有效地减少交通尾气排放,缓解城市拥堵现象。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由公交引起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目前公交车大多由重型柴油发动机驱动,这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为它们是唯一一整天都在行驶的柴油车辆。

对于公共交通低碳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陈飞指出制约低碳交通发展的因素包括交通方式、城市结构、城市密度及交通拥堵程度等[10];赵丽珍、卢经朝提到城市之间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利于国家公共交通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1][12]。根据这些问题,学者们从各角度提出对策。冯立光、张伟、张好智探讨了中国城市低碳交通系统的定义和意义,提出中国城市低碳交通系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周亮宇、唐建荣、马晓芸等提出大容量公共交通的发展可以有效削减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13][14][15];刘学、赵霄汉、李健从制度层面提出完善绿色税收制度以及调控政策[16][17][18];刘宇、杨冉冉等开展了城市交通低碳化转型驱动研究[19][20];陈铭、孟咏文提出大力推进低碳物流和低碳交通的技术进步[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