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绿色、便捷、经济的交通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和使用。它主要存在于居民区、公共服务区、校园、车站等转变交通方式的节点,旨在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起到了灵活连接多种交通方式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省时、高效的交通体验。共享单车具备体积小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峰时期交通拥堵的问题。
地铁以速度快、运量大、受环境和交通运行状况影响较小的特点,成为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佳选。在地铁站区域内投放共享单车,将两种交通方式进行链接,打造环保、便利的出行模式。
根据地铁的实际运营情况,从骑行量和骑行距离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描述“地铁 共享单车”接驳模式的出行特征,结合考虑用户社会经济属性、地铁站点属性、站点周围建成环境等因素,确定关键影响因素。依据地铁站点的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历史数据及周围交通环境的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统计学知识,利用软件进行模型建立与分析,为地铁站区域共享单车投放位置和数量,配套骑行设施,运营管理措施等提供理论依据和规划方案,营造宜人的出行环境,践行绿色出行理念。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地铁 共享单车”接驳需求预测
寿业涛首先系统分析了影响乘客对慢行交通接驳方式选择的因素,通过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项 Logistic 回归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参数检验及标定,构建出城市轨道交通的慢行接驳方式选择模型。 结合前文研究的慢行接驳方式比例,继而得出选择慢行接驳方式的客流量。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慢行接驳方式客流量与慢行接驳设施规模的函数关系,构建了基于随机服务系统理论的骑行接驳需求模型,并利用实例进行验证。[1]
宋倩茹引入多项Logit模型,分析轨道交通换乘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因素,建立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需求预测模型,利用SPSS计算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的分担率;然后引入模糊TOPSIS模型对自行车停车设施点的位置进行排序优化,基于MATLAB平台得出优选方案。对轨道交通周边自行车停车设施设计的进行研究,包括自行车停车场的分类、规划原则、几何设计、通道及出入口位置的设置及停车场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政策。[2]
杨振盛发现多数上班族选择乘坐骑共享单车到达地铁站进行换乘,引起了地铁站人流早高峰过后,大量的共享单车停放在地铁站点周边,很多地铁站点周边出现了共享单车过度挤占公共空间的现象,甚至有的地铁站已经无法满足共享单车的停放位置需求。在Depthmap软件中选中地铁以及公交站点,运行Metric Step Depth计算生成MSD图层,该图层的含义是以选中的点为起点的距离衰减计算,该图层数值作为流量预测的考虑元素之一用来表达交通站点对流量需求的影响。[3]
张锐军在对城市公交网优化原则和优化目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合理的优化目标,构造了居民出行时间最小与城市公交线路运营成本最小的优化模型,针对研究问题,设计了改进的禁忌搜索算法求解。为城市开展基于共享单车轨迹的城市交通网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