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且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竞争与挑战,随着近年来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长,降低物流成本、汽车质量保证等问题日渐引发人们的关注,同时精益化生产的思想在汽车行业的传播与普及引得业界对控制零部件入/物流的成本和运作效率问题的思考。
物流行业中汽车物流是技术性最强、涵盖面最广、技术手段最为复杂的领域,而零部件入厂物流又是公认的汽车物流中最具专业性的环节,影响着汽车制造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选择何种入厂物流模式进行运输成为提高其运作效率的关键。小批量、高频次、拉动式是循环取货模式的显著特征,由于其有效提高送货速度和物流运作效率的特征,使得通过使用循环取货模型规划的车辆路径对汽车制造企业入厂的零部件进行配送,可以极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效率。
1 国外研究现状
(1) 关于入厂物流模式的研究
Harrison针对以克莱斯勒、通用为代表的诸多汽车制造企业在实践中所采用的物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根据其研究,总结出当前汽车制造企业主流的入厂物流运作模式分为六种:第一种为供应商送货模式。从这种模式来看,产品价格中已经将运输所产生的费用、成本以及保险等均涵盖在内:第二种模式中,由整车厂自己在不同的供应商这里将所需货物集起来,随后送至联合中心,利用拖车的模式将这些货物发往整车厂:第三种模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介入,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不同的供应商这里将所需货物集起来,并送至中转仓库,随后依照整车厂的整体生产计划提供必要的物流配送:第四种模式为链式物流。这一模式大多运用在远距离运输过程中:第五种模式为供应商园区。简单来说就是在汽车厂周围设立专门的仓库:第六种模式为组件运输。该模式中,供应商并不会为整车厂提供相应的一一件单独的产品,而是先经过工厂对所需零部件产品进行组合生产,随后将这些产品送至整车厂。
(2) 关于入厂物流路径优化研究
国外关于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较早,最早研究带时间约束的路径问题是1981年Christofides在一篇技术报告中对带时间约束的旅行售货员问题(TSPTW)的优化算法研究,而最早发表的研究文献则是1983年Baker对TSPTW问题提出一种最优化算法,最早对VRPTW问题的算法研究是1986年Solomon的启发式算法研究。
后又有大批学者对于VRPTW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Clark和Wright提出了求解该问题的Clark-Wright算法(成本节约法),Paessens等人通过使用适当的数据结构,降低了它的复杂度,Clark-Wright法随后成为许多专家和学者研究VRPTW的基础。
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定制时代的来临,汽车需求的多样化,各种新车型的不断推出,使得汽车零部件的种类更加复杂,数量更加多变,加上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对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结合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如何对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循环取货进行规划和实施,是降低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供应链总成本和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亟需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关于入厂物流模式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