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快递行业应运而生,其一方面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负荷,面临着环境的严峻挑战[1]。快递行业在促进流通方式的转变和促进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气候变暖和快递包装污染问题[2],二氧化碳减排已成为全球最热门议题之一,针对碳排放问题,许多国家或地区纷纷提出自己的碳减排目标。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把低碳排放纳入经营决策中,以低碳为目标,寻求生产转型和技术革新[3]。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背景下,碳普惠制将社会公众低碳行为产生的减碳量以碳币形式进行流通,塑造了一种新型低碳发展共享业态:既促进公众低碳消费意识觉醒,又将商家与主要消费人群衔接,推动低碳生活,展示推介低碳产品,以“低碳 互联网”的创新模式从消费端促进生产端绿色转型升级。本文基于碳普惠制度背景下分析碳普惠制与快递包装回收体系,通过整合现代方法及理论,研究出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快递包装回收设计方法[4],弥补现在理论的空缺,提出并完善快递包装低碳化回收设计理论。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关于碳普惠制的研究
近代世界文明发展史以来,世界已逐渐形成了《联合国宪章》和《关贸总协定》两个公共规则,随后建立在气候政治及其衍生的低碳发展基础上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已经成为第三个全球规则[5]。另外,国外的低碳制度早已卓有成效,相关工作人员也对此进行了研究。Redmond L(2015)等人研究生火有机物(PyOM)不仅会产生一个有效的碳吸收机制,而且使原来的生物量更耐环境退化,还应作为碳库的数量值被纳入全球碳预算估算[6]。Govindaraju(2016)分析了马来西亚的能源和碳排放状况,并进一步探讨政府干预以及区域合作与低碳经济的联动关系[7]。Smits M(2017)呼吁具有高度社会和环境完整性的市场机制是全球南方国家在巴黎气候变化体制下实现低碳发展的选择之一[8]。Corradini M(2018)等人通过到2050年的动态均衡模型来检验欧盟的低碳战略之间一系列补充政策的相互作用及实施结果[9]。Alexandros Nikas(2019)等人利用气候经济模型和综合评估模型等多学科方法和工具,测算能源和气候政策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10]。
2015年,国内首创碳普惠制,即巧妙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 碳金融”的方式,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加入的全民减排行动。碳普惠制通过核算因人们节能减碳行为而减少的二氧化碳量,并赋予其一定的价值,最终建立起正向引导机制,这是对现行碳交易机制的延伸和有效补充[11]。自碳普惠制实施以来,我国已明确了一系列研究计划:聂兵(2016)在国际清洁能源论坛中提出了科学量化公众低碳行为减碳量的方法,建立了碳普惠减碳量赋值交换的正向激励机制,并列举了碳普惠制的应用方向[12]。黄莹(2017)等人提出用替代法和均值法核算市民乘坐地铁出行减碳量,并经过方法论的系统分析得出均值法的特性更适合用于研究[13]。刘海燕(2018)等人总结了碳普惠机制运作实践的经验,并对政策体系、试点运行、平台搭建、项目开发等方面提出思考[14]。何延昆(2019)等人针对推动天津市实施碳普惠制展开研讨,提出天津推广碳普惠制的政策建议[15]。
2.2关于快递包装回收体系的研究
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快递包装的种类及其使用总量日趋增长[16]。20世纪,西方国家便开始关注包装废物的回收利用及社会影响,近些年,有关学者开展了更深层次的快递包装回收研究工作。Ferreira S(2014)等人检验了欧盟五个国家建立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案,找出处理同一问题的不同的方法:实现欧盟法律规定的回收和再循环目标[17]。Ahmed Babader(2015)等人建立了一个具有三个预测因子的社会行为方面的模型,激励消费者执行包装重用行为[18]。Varun(2016)等人讨论了不同包装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使用生命周期评价(LCA)对这些影响进行了评估,从而提高包装材料正确使用率[19]。Yadav P(2017)等人利用生命周期评估(LCA)工具,评估不同城市固体废物管理(MSWM)方案对印度登巴德市研究区不同影响类别的可能环境影响[20]。Leonardo S Conke(2018)通过文献研究、现场观察、封闭式定量访谈以及指导性定性访谈,查明废物回收的主要障碍是实际和操作方面的知识缺乏,回收成本和收益的分配不均,基础设施和专业管理不足[21]。Hsieh Y C(2019)等人试图从一个更被认知的角度来探索回收过程,提出了一个更为直观、不易混淆的包装分类任务的新概念[22]。除此之外,德国的绿点公司( DSD)、英国的RE-COUP和法国的ECO-Emballages.S.A等都是各国应对包装废弃物回收问题建立的公益组织。日本除了立法外,还建设了大量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和包装容器回收点,美国对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回收利用、储存及运输提出了十分严格的标准。
快递包装的废弃物不仅对人体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而且使日益严重环境问题雪上加霜[23]。近些年,我国政府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减免税收等方式来促进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2009年,国家发布了对快递外包装材料做出规定的《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2012年,《快递服务》规范了快递服务的过程。2018年,《快递暂行条例》鼓励快递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学者对国内快递包装回收体系设计的研究:钟敏坚(2019)等人从校园快递现状、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对策[24]。何莉(2019)等人基于家具制造的相关理念和工艺特征,以及快递包装材料的数量和关联性的调研,提出了简化快递包装回收分类以用作板式家具用材的构想[25]。国家邮政局的印文规定了快递行业绿色包装工作的目标[26],健康发展标准化、减量化和可循环的“绿色快递”正蔚然成风。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