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危险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文献综述

 2022-07-07 20:13:55

文献综述:

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 2005),危险货物定义为: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和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对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爆炸品、液化气体和压缩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按照危险货物的主要特性,将危险货物分为九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杂类。论文中研究主体是液态危险货物,主要包括液化气体、易燃液体以及腐蚀类液态等。

危险货物运输特点:

区别于一般货物运输,危险货物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特殊方面:第一点,受到危险货物本身性质的影响,在运输过程中的危险程度远远高于一般货物。当运输途中发生事故之时,由于巨大的撞击和压力导致装载危险货物的运载工具设备损坏,形成危险货物的泄漏、燃烧、爆炸等后果,进而形成重大的安全事故。第二点,相关法规明确规定,运载危险货物的运输工具必须经过相关政府部门审批通过之后才能进行运输。而且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的线路以及时间,在一定速度范围只能进行运输。大量装载着各种不同危险性的货物在运输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使得其形成了流动的危险源。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之后会对路线周围的人,环境以及设施设备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因此,在制定运输计划时,不但需要考虑成本的问题,更需要考虑运输中所产生的风险性。第三点,由于危险货物自身的特点,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运输过程中,环境温度、湿度、天气条件、周围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情况发生不确定性的变化。而且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突发性,也大大增加了事故的应急救援难度。

液态危险货物危险特性:

据相关文献研究,约 80%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中的危险源为液态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液态危险货物常常会由于不同的理化性质进而对事故的发生情况产生不同的影响。液态危险货物的特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性质

液态危险货物一般的蒸气压都相对较大,很容易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蒸气压。随着蒸气压的增大,液态危险货物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大。自然环境对于液态危险货物的蒸气压存在着相当显著的影响。温度上升会使得蒸气压迅速上升,从而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据这一特性,装载液态危险货物的工具,如罐式集装箱,需要满足相应的强度。在运输过程中,对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也需要尽可能的远离,并在罐体内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作缓冲作用。液态危险货物具有高度流动扩散性,其分子大部分为非极性分子,分子之间的相应粘度相对较小,进而极易发生扩散现象。再者液态有很强的流动性,即使很小的裂缝也会产生泄漏的情况,一接触到火星或者静电,极易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发生事故之后,会威胁到周围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造成环境的破坏。液态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在与装载工具之间发生摩擦过程中极易产生静电,与其他危险因素相互影响,增加了运输中的危险性。大部分液态危险货物本身或者产生的蒸气会有一定的毒性。液态危险货物的毒性可以以空气为媒介,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有些甚至通过皮肤就能被人体吸收,从而产生中毒的现象。对于是否具有强挥发性,液态危险货物都需要进行隔离处理。

(2)化学特性

液态危险货物的具有易燃性,对于甲类液态危险货物,闪点在 28℃以下。乙类液态危险货物,其闪点在 28℃到 60℃的范围内。而一般的液态危险货物闪点都在 28℃以下,极易发生燃烧的现象。液态危险货物的元素构成主要是碳和氢两种,在遇到明火或者温度较高时会与氧气发生反应,进而引起燃烧事故。再者由于液态危险货物有着挥发性强的特点,燃烧的扩散性相对较强,火势也难以一下子扑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