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下的五星电器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08 14:33:34

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什么是企业战略,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定义。“战略”一词最早来自希腊语 Strategos,意为“将军指导军队的艺术”,起初用于军事领域。巴纳德(C.I.Berand)的名著《经理的职能》最早将该词运用到企业经营方面,自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夫(H.I.Ansoff)的《企业战略论》一书问世后才开始广泛应用。国外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也是在逐步的实践中管理和完善的,古典的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20 世纪 60 年代,理性主义阶段。以安德鲁斯(Kenneth R.Andrews)、安索夫(Igor H.Ansoff)、波特(Michael E.Porter)为代表,认为:环境的变化是可以预见的,战略的制定模式是由上而下的,战略应该可以通过正式计划来实施。著名的组织外部环境研究的 SWOT 方法就是源自于安德鲁斯的关于组织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研究。

2.20 世纪 80 年代,非理性阶段。认为:从实证的角度来看,战略常常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搜寻、试错,学习和机遇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一致的模式。战略是“摸着石头过河”,是逻辑渐进主义的,自然形成的。

3.20 世纪 90 年代,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整合阶段。国际学术界认为,单独从理性主义或非理性主义的角度去研究战略,就如“盲人摸象”,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明茨伯格教授借鉴市场学中“4P”2的提法,提出了战略的整合概念,即所谓的“5P”3模型: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一种计谋(Ploy)、一种模式(Pattern)、一种定位(Position)、一种观念(Perspective),从不同的角度对战略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赋予战略不同的内涵,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接受各种不同的战略概念。此外,明茨伯格在其《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流派》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分为十个流派,并指出这十大流派分别从各角度或层次反映了战略形成的客观规律,相互补充,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战略管理研究的内容方面来看,战略管理又有以波特为代表的结构学派和沃纳菲尔德代表的资源学派。 80 年代,波特将产业组织学的结构-行为-绩效(S-C-P)4理论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在其著名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取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获取的两个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产

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关于产业的选择,提出了“五力模型”。关于行业内的竞争,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但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着重于成本、品质服务差别化等优势分析上,对为什么有的企业不能开创新的竞争优势、有的企业只能旁观追随等问题没有研究,忽略了企业内部的因素,尤其是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产业选择的影响。

继 1984 年沃纳菲尔德的《基于资源的企业观》一文后,1990 年哈默和普拉哈拉德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使得资源学派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核心观点是:企业及企业的战略是建立在(而且应该建立在)它所拥有的一系列特殊资源及资源使用的方式上,而该理论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能力概念,并且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尚显不足。

2、国内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的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咨询和教学培训已形成高潮,但对基础理论、战略内容及战略管理的研究很弱。理论方面,清华大学教授刘冀生和博士梁江[13]提出的企业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框架,即过程-内容-绩效模型,简称 P-C-P5模型。绩效与企业的战略优势密切相关,战略优势是指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公司优势;如何获得并保持战略优势以取得好的绩效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包括企业战略管理内容(什么因素构成并支撑了企业的战略优势)和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如何对战略进行管理)的研究。他们将十大学派归类于为战略管理的过程研究,行业结构学派和资源学派归为战略管理的内容研究。

3文献综述总结

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从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学者在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方面的每一次前进都为战略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国内学者的研究很活跃,主要是在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方面,丰富了战略管理在实际中的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