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棉花贸易研究
摘要:引力模型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方程,自应用于贸易研究以来,该模型在理论和实证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文梳理和概括了引力模型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介绍了理论模型在实际研究中特别是农产品上的相关应用以及关于棉花贸易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中美贸易; 棉花贸易; 引力模型
- 文献综述
(一)引力模型的研究与进展
引力模型的思想最初源自于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之间相互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大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近成反比。
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最早将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国际贸易,他们经过实证分析发现,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两国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从此引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双边和多边贸易流量的研究。Lineman(1966)首次在引力模型里加入了人口变量和贸易政策,其中贸易政策由虚拟变量来表示,对贸易潜力进行了深一步的估计。Leamer(1974)将资源禀赋程度和关税水平加入到引力模型中,解释了资源禀赋程度和关税水平对双边贸易潜力的影响。Helpman和Krugman(1989)将引力模型和规模经济结合在一起,验证了引力模型在产业内贸易流量和产业间贸易流量的应用。Berstrand(1989)则更进一步,用人均收入替代了人口数量指标,并且把汇率加入到模型中。
一般认为,供给和需求因素是贸易的促进因素,包括经济体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人均收入和消费、产品的产量等因素;贸易的阻碍因素包括关税、运输成本、汇率等。因此,引力模型一般表述为公式(1)(Anderson,1979):
Tij =beta;0 Yibeta;1Yjbeta;2Nibeta;3Njbeta;4dijbeta;5Uij 公式(1)
公式(1)中,Tij 是经济体i向经济体j的出口,Yi 、Yj 代表两个经济体的经济规模,Ni 、Nj 代表两个经济体的人口, dij 代表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距离,由此来反映运输成本, Uij为误差项,beta;0为常数。 beta;1 、beta;2、beta;3 、beta;4 、beta;5为参数。为了便于回归,将公式(1)转化为对数线性形式,得到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
Ln( Tij ) =beta;0 beta;1Ln(Yi) beta;2Ln(Yj ) beta;3Ln(Ni ) beta;4Ln(Nj) beta;5Ln(dij ) Uij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