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品对日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
摘要: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不断加强我国作为一个水产品贸易大国,在水产品出口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水产品出口产量的增加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自2011年以来,美国、日本、韩国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但是由于最近两年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国水产品对外出口第一贸易国由美国逐渐变为日本。
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日本2006年5月起实施《食品中残留农药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和《食品卫生法》的修改,对我国出口的水产品的进口标准不断提高,检验检疫的细则不断喜欢,生产加工等环节也都进行严格要求,这使得我国的水产品在对日出口过程中收到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水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种类均有所下降,出口价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我国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促进了我国水产品的发展。因此,对我国水产品对日本出口过程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相关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1]因此本文首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进行说明,然后运用引力模型来解释影响贸易的因素,最后说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并给予相应的对策来突破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之一难关。
关键词:水产品贸易;贸易引力模型;技术性贸易壁垒
文献综述
水产品与水产品贸易
(1)水产品
国际上关于水产品的界定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些产品有些国家将其认定为水产品,而有些国家则不把其认定为水产品。下面是三种比较常用的分类标准,也是世界各国用的比较多的分类标准。
根据第四次修改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对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标准的分类方法,水产品被分在食品和活畜里的03类,其主要包括五类产品,分别是鲜活冷藏及冻鱼、干腌熏鱼、甲壳软体类动物、鱼制品、鲜活冷藏冷冻及腌甲壳软体动物制品五类表。其他水产品水生植物、油类、饲料、海绵珊瑚等贸易额所占比例极少。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贸易统计报告》将水产品分为四类,即鱼、甲壳类、软体类动物及其制成品。[2]
因此,根据我国对水产品的定义,这里将水产品定义为水产品是指以海水、淡水产的鱼类为主体,包括虾蟹类、贝类、海参类,以及鲸类和藻类等的鲜品及以其为原料的各种加工品。
(2)水产品贸易
国外最早有关水产品贸易研究的学者是日本的日本帝国大学教授清光照夫和东京水产大学教授岩奇寿男在《水产经济学》一书中提出的,他们对水产品在市场机制中是怎样进行交易的进行了充分的说明,这为后来学者进行水产品贸易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Adamamp; Behrman 两位学者在有关水产品贸易的研究中指出了分散市场的重要性。如果水产品出口的市场非常集中,那么出口波动比较大的国家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不能稳定的向其他国家出口。挪威的学者Lan Fossberg 对挪威水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研究调查,他观察了挪威水产品在中国市场几十年里面的变化,同时对后来的中国和挪威两国水产品的交易情况和趋势进行了预测。
李文文在有关水产品贸易摩擦效应及预警机制的研究中认为水产品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本国或本地区为主体,同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交易,也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活动。这种贸易活动可以不仅只是单纯的水产品交换活动,也可以是与水产品有关的相关的运输、生产、配送活动。[3] 但本文主要是指传统的水产品交易活动。胡求光从需求角度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进行严格的实证分析,并且引用引力模型和恒定市场模型,对中国水产品的出口贸易规模额结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在水产品贸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给予了相应的策略。[4]
贸易引力模型
贸易引力模型是源自于物理学中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而在引力模型中,两物体的质量用两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代替,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则用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实际距离来代替,是用来研究两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的最常用的模型之一。[5]引力模型最早是由Jan Tinbergen (1962)和Poyhonen(1963) 运用于计量经济学研究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其方程式如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