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协同效应研究——以吉利控股集团为例文献综述

 2021-10-21 17:19:1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论述中国汽车产业跨国并购的协同效应,在结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研究。

全文共分三个方面,跨国并购理论综述、协同效应研究分析以及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

一、跨国并购理论综述Stephen H.Hymer(1976)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表明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进行投资,是因为它有独特和有利的垄断优势。

企业会利用自身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进行跨国并购,并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R.Vernon(1966)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产品的形成都要经过开发、成长、成熟、衰老的发展周期,但这个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国家发生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

国家间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在不同国家之间同一种产品的发展周期不同,从而促进了国际投资的形成。

Dunning(1977)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的跨国并购行为,是由企业自身所拥有的三大优势决定,即一个企业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才会促使其作出跨国并购等国际投资行为。

张亮(2018)认为跨国并购可以为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开拓更广的区域资源优势并协助企业在全球日益竞争的市场中获胜,基于福克纳的战略联盟二维模型分析法,提出跨国并购成功的四个匹配原则为:战略目标匹配原则、资源匹配原则,企业文化匹配原则和总体实力匹配原则。

高冉(2017)认为跨国并购是企业走出去的有效方式,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王文文(2015)表示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的规模扩张、市场份额和销售业绩的增加、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等都是表面现象的成长,真正的突破式增长应该是企业通过整个并购过程,完成了自身技术知识以及各种资源的整合,具备了真正的实力,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自主知识创新,而不是简单地、一味地模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