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倡的中国重要对外政策,它有扩大沿路国家交流,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功能,其路线涵盖的范围已经遍及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东欧、西欧甚至非洲。在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崛起的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已经被视为影响区域甚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
东盟与中国在地域上相邻,其大部分盟国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国家,是我国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地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互联互通的合作成效较为显著,其中又以东南亚地区最为突出。对这一合作成效的全方位深入研究,对于探究未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合作发展路径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对于中国与其他区域的合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1、政治安全领域合作成效研究情况
梁颖和黄立群(2016)认为中国东盟政治互动机制包括三个要点:十加一合作框架下的合作伙伴关系;定期对话机制、工作机制、协议及合作平台等合作形式;共同形成协调运行、互相影响、互为促进的双边政治良性互动。这与杨勇、冯霞(2012)的观点不谋而合。
梁怀新(2018)的分析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的政治安全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双方在继承现阶段非传统安全合作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顶层设计;综合利用现有各层次合作框架,为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搭建平台;加强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机制化、组织化建设。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契机,为中国-东盟政治安全合作提供区域性公共物品,不断完善合作的体制机制构建。
2、经济贸易领域合作成效研究情况
陶斌智(2019)在研究中指出,在自贸区发展态势良好、双边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基础设施完善促进内外联通、整合区域优势带来最优配置、各类基础要素充足等双边贸易有利条件下,依托有利于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互联互通水平,对接东盟发展战略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领域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对于双方经贸合作,邓启明、刘亚楠、伍湘陵(2018)认为中国东盟深化务实合作,不但展现为不断发展的伙伴关系、不断增加的双边贸易额,还体现在不断创新的合作机制。如东盟牵头、中国加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澜湄合作的推出,为加强双边关系、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载体。
陈秀莲(2019)总结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发展轨迹与特点,提出了结合全球价值链的陆地为依托,海洋寻突破共赢共生新模式,以及在该模式下构建与差异化分工合作相适应的多中心组团式海洋经贸合作圈空间性经贸合作、与区域价值链和技术创新相适应的融合海洋因子 点式与梯级功能性经贸合作、与规则重塑相适应的陆海协调机制 多平台协调时间性经贸合作等三大子模式。
此外,还有郭可为(2015)、卢锋(2015)、李广杰,刘晓宁(2017)、王晗(2018)等也对经济贸易领域合作成效研究情况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对技术创新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进出口贸易对轻工业内部行业间的工资差距的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 美国对中国汽车行业FDI的贸易效应分析文献综述
-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文献综述
- 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转移研究文献综述
- 加入RCEP对中日韩三国间制造业贸易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华为手机进入老挝市场的SWOT分析文献综述
-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经济效益的分析——以留学生教育为例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