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途径与风险防范文献综述

 2021-12-23 20:50:21

全文总字数:3643字

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的合作不仅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也符合了人们生活的需求,因此逐渐出现了网上银行、银行手机客户端、微信银行等多种形式。

2005年,银监会发布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对各种形式的电子银行提出监管要求;2014年,金融科技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金融科技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把金融科技运用到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发展的契机,实现自我升级是大势所趋,但同时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现途径仍存在部分问题、商业银行面对的相关的风险防范也是重中之重,故而本文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与本文相关的现有研究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有关互联网金融定义、背景、模式的文献综述 在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上,国外学者领先于国内学者。

格雷钠(2010年)定义电子金融为依托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的获取、云计算的方法,从而达到获客渠道方便、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一种技术【1】;曹凤岐(2015年)指出,互联网金融是当前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种不同于传统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具有革命性的新型金融【2】。

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联合产物、是新兴产业,但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的意见。

李莹(2015年)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别在于新技术的加入和运用,但是两者的本质并没有区别【3】。

在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背景的研究上,学者们普遍认为与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政府的帮扶支持、电子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等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但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分类上,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

俞林(2015年)提出互联网金融包括金融网销、众筹平台、P2P和互联网银行四种模式,其中最典型是P2P网贷,原因在于P2P网贷具有贷款门槛低、覆盖面积广、信息流通快等特点【4】;李琳璐(2017年)将互联网金融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进行了分类,按照业务模式的差异将其划分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货币基金理财平台、大众筹资平台、P2P网络借贷平台等类型;按照资金流向分为融资型、投资型、 支付中介等【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