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对长三角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2022-03-14 20:16:00

《工业互联网对长三角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1、研究目的及意义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浪潮下,工业体系和互联网体系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作为互联网和工业制造的结合体,丰富了两化深度融合的内涵。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超过全国 20%,近年来其经济增速均高于我国平均水平,且凭借着较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广阔的经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驱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而高技术产业作为典型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创新活动的辐射效应强,提升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不仅能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也对提高其他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研究工业互联网对长三角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为主线,在理论分析工业互联网对长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进行建模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对对策建议,针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实施差异化的"工业互联网+创新"政策,从而借助互联网手段推动长三角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经过整理分析关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以及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在美国通用电气(GE)2012年底发布的《 工业互联网: 突破智慧和机器的界限》白皮书中提出 [1],认为工业互联网是继工业革命、互联网革命之后第三次浪潮,即数据流、硬件、软件和智能的交互。此后ATamp;T、 Cisco ( 思科)、 GE、 IBM和英特尔5家企业联合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 IIC)[2], 现已逐渐演变成遍布30个国家的全球性开放联盟,成员涵盖了研究人员、 高校和政府部门以及众多知名企业, 如微软、 博世、施耐德、埃森哲、富士通等,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工业互联网概念在国内推广后,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传统工业生产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变革,德国工业4.0与美国工业互联网作为抢占变革机遇背景下提出的新理念、新模式,杨帅[3](2015)通过将二者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其在内生诱因、模式内核、发展方向、应用主体等方面基本一致,可谓异曲同工,但由于结合了各自国家的实际发展状况,在概念内涵、实现路径、强调重点等方面有所差异。李培楠和万劲波[4] (2014)认为工业互联网集成了工业革命和网络革命的优势,并且以传统和创新兼顾的混合方式,借助新兴技术进行要素有效组合,从而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众多特性决定了其在各类行业领域中都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关键载体,在传统工业云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 实现工业运营过程智能化,付宇涵等[5](2020)基于企业实践,全面梳理了当前中国推进两化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巨大的网络效应将驱动企业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个方面产生变革,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抓手。我国近些年来在智能化领域飞速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工业互联网总体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杜传忠和金文翰[6](2020)通过对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机制的整体框架梳理,分析美国平台建设以及我国互联网发展趋势,提出应学习借鉴其发展经验,加快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

2.2技术创新效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