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及理论形成发展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根据《国际经济合作》书中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定义,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economicintegration),即狭义的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和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如相互间采取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等最终实现区域内贸易的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1)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若干个国家消除相互间的贸易和关税限制,但并不施行统一的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关税政策所构成的特定区域。(2)关税同盟(customsunion):同盟国内部取消关税和贸易限制,并且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实行共同,统一的关税。(3)共同市场(commonmarkets):消除成员国在贸易及生产要素等方面的障碍,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和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的一体化方式。(4)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形成发展
二战后,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美国经济一支独秀,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寻求经济发展之路。二战主要战场的西欧,经济普遍衰弱。为了重振西欧经济,以德(民主德国),法为主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不包括英国)通过签订协议,形成了生产交换分工、要素自由流动并具有协调机制的有机整体,即欧洲经济共同体。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最初体现。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学术界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达到了第一次高潮。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1950)(JacobViner)在《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关税同盟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动态效应以及规模经济、竞争、投资等动态效应,并主要从生产的角度,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说明贸易创造会引起一体化成员国福利的增加,而贸易转移会引起福利的减少。与此同时,英国学者罗布森(Robson)(1950)经过全面的研究,他认为通过消除区内贸易壁垒来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而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政策是贸易自由区的基本形式,即自由贸易区理论。斯巴克(1956)根据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规模经济理论提出了共同市场理论,他认为共同市场是比关税同盟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共同市场不仅通过关税同盟而形成的自由贸易化实现了产品市场的一体化,还克服了集团内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实现了要素市场的一体化。经济学家西托夫斯基(TScitovsky)和德纽(JFDeniau)提出的大市场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发展了共同市场理论,其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建立大市场可以获得规模经济,从而实现经济利益;二是市场扩大会使竞争激化,进而促成规模经济利益的实现。日本学者小岛清(1965)运用古典经济学派比较优势学说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出比较优势可能导致产业向某国积聚以及长期成本递增和规模经济报酬递减,由此提出了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协议性分工,两国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但前提是两国工业化水平相当,要素比率差别不大。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经济一体化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一种综合性和多学科的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研究框架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得到新发展,以保罗克鲁格曼(1997)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分布现象提出看法及进一步解释:1.经济一体化会加剧产业地方化的进程,他认为在不完全竞争与收益递增的新假设条件下,聚集引发的正外部性是一种自我强化的累计过程,使得该区域即使不具有最初的天赋优势,也能形成一种内生的后天;2.经济一体化可能会阻碍外围国家非成员国产业的发展,因为经济一体化实际存在着扩大而非均衡一体化区域与非一体化区域长期增长差异的可能性。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以及发达国家经济一体化的成功实践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近年来成为人们讨论的重要话题。发展中国家和谁实行经济一体化以及如何实行经济一体化,这就是所谓的集体自力更生理论。该理论又分为结构主义的中心外围理论和激进主义的国际依附理论。普雷维什(1949)是最早提出中心外围理论的学者之一,他认为世界经济星座由中心即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外围即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组成,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组成的现行国际经济体系是不合理的,它只有利于发达国家而损害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缪尔达尔(1969)则运用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理论来分析现代国际经济体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损害,认为回波效应的力量超过了扩散效应的力量,经济发展的结果往往不是带来共同富裕,而是加剧贫富悬殊。因此他们建议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打破旧的国际经济体系,以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集体力量来与中心国家抗衡。激进主义的国际依附理论最有影响力的是鲍里斯塞泽尔基的综合发展战略理论。鲍该理论的思想包括以下要点:(1)把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视为一种发展战略;(2)它不限于市场的统一;(3)认为生产和基础设施是其经济一体化的基本领域;(4)通过区域工业化来加强相互依存性;(5)强调有效的政府干预;(6)把经济一体化看作是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照新秩序逐渐变革世界经济的要素。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的应对--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与认识
在区域化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潮流下,我国为了自身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截至2015年1月,中国已经签署协议的自由贸易区9个,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中国冰岛自由贸易区,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正在对外启动对外贸易谈判有9个,正在研究的自贸区有2个。《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及其补充协议,《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及其补充协议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也是我们自由贸易协议中重要内容。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对技术创新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进出口贸易对轻工业内部行业间的工资差距的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 美国对中国汽车行业FDI的贸易效应分析文献综述
- 江苏省加工贸易的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文献综述
- 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转移研究文献综述
- 加入RCEP对中日韩三国间制造业贸易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 华为手机进入老挝市场的SWOT分析文献综述
- 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经济效益的分析——以留学生教育为例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