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01 13:44:55

调研报告(或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因此各国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贸易自由化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来对一国的环境产生影响。这个理论是由G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研究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对一国的环境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时首次提出的。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也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规模效应是指一国经济的总体规模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一方面,贸易扩大了经济规模,这会对资源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如果始终保持生产结构跟技术水平不变又缺乏政策法规的监管,就会引起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污染排放量的增加,产生环境恶化的负效应;另一方面,经济规模的扩大又提高了国民收入,人们在需求高质量环境的时候回更有兴趣跟能力进行环保投资与技术创新,对环境改善产生正效应。结构效应是指一国贸易经济导致的产业结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会随着价格的变动在各部门间重新配置,拥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部门规模会上升。一般而言一国经济发展早期,贸易会使得经济结构向污染更为严重的部门转移。技术效应是指一国经济的产品生产技术和污染排放技术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贸易可能引进有利于改善环境的外来技术,使得环境质量提升;如果导致环境恶化的外来技术更有效益,那么环境质量就会恶化。

当前学术界对于制造业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有三种观点。第一,乐观主义者认为制造业对外贸易对环境有益。第二,制造业对外贸易对环境害。第三,制造业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比较复杂,综合影响可正可负。基于上面三种观点,国内外对国际贸易环境效应研究的现状有了一些成效。

第一,基于宏观层面的实证研究,例如党玉婷、万能(2007)对我国1994-2003年的对外贸易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为正,但由于规模效应为较大的负数,所以总效应未负,现阶段进出口贸易从总体上说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程雁、郑玉刚运用antweiler,copeland和Taylor(2001)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主要影响路经,并着重考察了要素禀赋和污染控制成本在贸易自由化对环境变化的结构效应中的运用。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总体增加了污染排放,贸易的规模效应带来的污染增加,超过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带来的污染减少。“污染避难所”假说对于中国并不成立,中国要素禀赋决定了贸易模式使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结构效应为负,即降低了环境污染。李秀香、张婷(2004) 研究发现中国对外贸易存在正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第二,对策研究与规范分析。如叶继革、余道先(2007)指出中国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强调要健全围观运行机制,避免出口行业向环境底线赛跑。

参考文献:

  1. Joseph C.H. Chai. Trade and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Chinarsquo;s Manufacturing Sector
  2. Michael J. Grubb, Chris Hope, Roger Fouquet. Climatic Change[J],2002,(54)
  3. Kevin P Gallaghe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air pollution: Estimating the economic costs of air emissions from waterborne commerce vessels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
  4. 罗良文,李珊珊.对外贸易技术效应与中国工业碳排放——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经济管理[J],2013,(1)
  5. 席艳乐,孙小军,王书飞. 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 经
  6. .国际经贸探索[J],2013,(3)
  7. 闫富雄.浙江省制造业进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 ——基于贸易隐含污染物的视角.2012
  8. 黄静波,何昌周.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2015,(1)
  9. 刘锦雯.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经济效益研究.经济问题[J],2001,(8)

10、唐杰英.产业转移、国际贸易和CO2排放——来自我国工业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J],2012,(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