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收入水平下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的对比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11 15:56:42

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从个人、家庭、社会的角度分析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社会背景下,鼓励老年人继续就业成为了政府推进“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本文将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从影响退休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三个角度进行了综述,为研究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问题提供观点和材料基础,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继续就业;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

  1. 文献综述
  2. 引言

我国在21世纪初迈入了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政府养老金的支出压力不断扩大。为了缓解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开始推进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2013年11月全国人大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且在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体现出政府对于老龄人力资源的重视。另一方面,对于已退休的老龄人口再就业问题,刘一凡等(2020)认为我国尚且缺乏相关的法律政策的保护,并且用人单位普遍对退休老年人存在抵触心理,认为其会给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而许杰(2018)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在推动“积极老龄化”的进程中,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再就业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还可以缓解政府的养老压力。同时,万芊(2013)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发现近四成半的低龄老年人都有再就业意愿。因此,如何完善老年人继续就业政策,进而推进“积极老龄化”的进程,成为了学术界对于人口老龄化研究的焦点之一。

综上,本文将对研究“退休再就业意愿”及“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等相关问题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后续研究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相关研究现状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都会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三个层面对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进行探讨。因此,本综述也将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个人因素对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的影响

首先,大多数学者都会从退休老年人的个人特质着手讨论影响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的因素。王红漫(2001)对北京大学燕园地区的60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査,主要分析了影响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个体因素:性别、年龄、健康、受教育程度均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一定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有着更积极的影响。田立法(2014)对天津市内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对影响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他通过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将个体特征分为人口特征、职业特征、生活特征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是事业单位、职业稳定性、收入能否满足日常开销、子女支持等因素都对老年人再就业有显著影响。钱鑫和姜向群(2006)认为在我国有1/3的城市老年人有再就业意愿。其根据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用交叉表法描述了老年人再就业意向的基本特征,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检验各因素的显著性,发现年龄、健康、经济等因素对再就业意向的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对就业意向的影响反而不显著。而连茜平(2018)则通过对中山市的老年人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并不强,且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性别、年龄、文化、退休前职业等因素对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并没有显著影响,反而是身体状况、公益、家庭经济、家庭是否支持等因素将对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影响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的因素存在着地区异质性,政府应该针对不同区域的老年人群体地域特征制定相应鼓励就业政策。另一方面,石灵云(2017)基于上海市老年人再就业问卷调查数据发现上海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比例接近50%。后续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退休工资等个体因素对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男性会放大年龄对再就业意愿的负向影响,即相比于女性而言,高龄男性反而会更倾向于不再就业。而从健康的角度,女性会加剧健康状况对再就业意愿的负向影响,同时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会更易受到身边其他老年人再就业行为的影响,进而做出再就业决策。因此,在年龄、健康、周围人影响等因素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Thomassen等(2020)对丹麦居民的退休后再就业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退休者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再就业。同时,退休前职业的不同会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不同的职业群体中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失业的老年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以上研究均表明老年人再就业问题需要得到重视,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及时制定差异化的老年人继续就业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加剧对社会的影响。

自从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提出和确立后,许多学者针对养老金水平对老年人继续就业意愿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车翼等(2006)基于青岛市就业失业抽样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表明,养老金并不会对退休人员再就业起到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当时我国的养老金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养老金对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影响还不能很好地体现。但也可能是由于样本的选取不同导致了研究所得结论与普遍认知出现了差异。相反,阳义南(2014)通过对广东省10000名退休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其再就业率仅为4.6%,并针对养老金水平进行了Binary 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养老金水平对退休再就业意愿显著负相关。除此之外,二次项的养老金水平系数为正说明了一开始养老金水平将促进退休职工再就业,但当养老金水平的提高到某一点后,反而会降低退休职工再就业意愿。这与广东省的养老金制度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由此可以发现,养老金与老年人再就业意愿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朱浩等(2015)基于2011年CHARLS数据,通过Logit回归分析也得出养老金水平对城乡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都有显著影响。但医疗保险使用率、参保率等对城镇和农村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意味着有关再就业政策需要根据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不同特征进行调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