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来自长江经济带11省市例证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为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省市经济建设首要任务,关键是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已有较多方法可供选择,但未统一。由于地区发展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也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开展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交通基础设施等。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测算其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国内外文献,认为在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仍留有探讨空间。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长江经济带;索洛残差法
一、文献综述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全部生产要素真实投入量之比。从本质上看,它反映了地区在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全要素生产率高,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等因素,相反,如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则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各种要素投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就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Solow(1957)早在1957年便探讨了生产函数与生产率的联系。索洛残差法是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得到的,以规模效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为基本假设前提,尽管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但索洛残差法仍是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一种简单方法。目前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增长核算法,通过估算资本和劳动份额,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第二种是非参数方法,包括指数法、数据包络法等,利用面板数据,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第三种是参数法,包括索洛残差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等。由于指标选取和计算方式的区别,各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有所差异。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研究,国内学者已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一是对全国或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析。二是对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析。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