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献 综 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近年来,在国内的相关实证研究中,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苗建军和徐愫认为,由于地区间人才、资源等的差异,加之区域政府激烈竞争实施的差异化政策与交流壁垒不利于区域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但是随着国家发展逐渐成熟,各城市群的发展策略也趋于成熟,地方政府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也日益重视起来。郭湖斌和邓智团基于长三角地区1991—2017年统计数据,从经济总规模、经济增长率变异系数、产业升级和制造业结构变动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经济认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重点需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制度建设、注重科技创新、细化产业分工和鼓励平等竞争。而产业的联动发展可以促进传统生产要素的流动,由发达地区流向其他发展中地区,从而进行区域上的互补。陈晓峰认为,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这也是目前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在物流产业一体化方面,李翔和张雯静提出了'漩涡式星系'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随后,又从物流产业布局定位以及产业集聚等各个方面指出物流业一体化对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其能够加速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为物流业一体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陈春明,陈佳馨,谷君在研究中指出,物流业对于制造业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其向高级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业的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升级与区域的发展。周艳红指出,我国商贸业对于物流业的需求高于供给,但供需差距日益缩减。从其发展关系分析,商贸业能够带动物流业的发展。应当不断提升我国商贸业与物流业的协同效率。 徐玲玲认为,现代物流业受金融、交通等行业的拉动作用显著物流业一体化能提高区域间的协作效率,互补互利,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积极正向的作用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龚爱清和罗柳平提出我国物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保证国民经济顺利运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物流业的发展得益于不断完善的物流业政策,基于政策文本发现,我国西部城市物流业发展政策具有协同作用,这意味着我国物流业开始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王健和范月娇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表明我国物流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其集聚水平将直接影响区域的经济增长。房胜飞和徐秋艳认为,我国的物流产业集聚效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空间上的相关性,且物流产业集聚在带动本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通过空间上的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正向影响。陈功玉和王珍珍在研究中提出,物流业的集聚水平与制造业的经济发展呈正相关。梁红艳认为物流产业集聚与其空间外溢效应能使工业生产率提升。钱康和钟昌宝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其集聚水平在空间上呈正相关性,且能带动长江一带经济的发展。钟昌宝和朱占会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省域社会资本与物流业集聚的关系,认为其两者在空间范围内存在正相关性,且物流产业会通过外溢效应,对周边地区的物流业集聚产生正向效应。付秋芳,付宇通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空间计量分析,得出结论物流产业的集聚对于促进广东省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黄有方,刘乃增等基于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认为集聚的物流群需要加强与该区域内产业要素的协同,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二)国外文献综述
在国外研究中,DELGADO M,PORTER ME和STERN S认为,一个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通过一些溢出方式,例如资本、技术、人才等来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MORI T和NISHIKIMI K认为物流之所以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是由于企业在集聚区内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构建,其共享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YOSSI SHEFFI认为聚集的物流产业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方面协同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BAYDAR A. METE,SURAL HALDUN,CELIKMELIH认为物流产业的协同可以提高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水平;KAYIKCIYASANUR.A的研究表明了聚集的物流产业的联动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合学者已有的研究结论与观点可以发现,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甚至能将其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区域物流业作为区域产业的典型代表,对于经济的发展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的物流业为例进行分析论证,构建了能够反映物流业一体化发展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指标,并引入了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的协同联动与区城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最后借鉴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物流分析,得出结论,物流业是推动产业联动发展的必要量,对于优化资源在各个行业之间的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料编号:[263810]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