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业外资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文 献 综 述
-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也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有两大主流理论体系。一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于古典经济学家Adam Smith(1871)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最初的古典贸易理论到后来的新贸易理论”以及“新新贸易理论”。起初是将各国家的先天优势的差别作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来源,后来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规模经济等都是促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的影响因素。二是竞争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围绕Michael E.Porter(1990)的“钻石模型”理论展开。一开始研究发现随着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化,在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中,生产要素不再是决定性因素了。同时,规模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以及产品周期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为了回答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问题,他通过对十几个国家的一百多个产业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是四大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同业竞争状态)和两个辅助因素(机遇和政府)。而金融服务业外资大多来自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自身就带有先进的管理、较高的融资水平和服务技术。无论是从比较优势理论还是竞争优势理论而言,都对生产服务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较大的影响。
现有的学者和机构分别从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来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国家和产业层面的国际竞争力定义更强调对国际市场的占有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增加国民财富的能力。M. V. Posner(1961)认为技术创新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大来源,当国家之间存在相似的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之时,拥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国家将占有更大的优势。Paul Krugman,(1979)则是针对规模效应的存在提出了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能给产业带来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而近期基于企业层面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更注重好的商业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等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金融服务业外资的自身特点可以很好的满足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提升的需求。Melitz(2003)提出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发现国际贸易将会筛选出更具有生产力企业进入进出口市场,而一些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继续生产只为国内市场,从此贸易理论进入新新贸易理论时代。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均注意到企业需要克服高额的固定成本才能进入出口市场,例如产品研发、市场调研、广告和固定资本设备投资方面的支出。如果企业自身经营收入无法满足这种投资需求,他们通常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发达的金融环境和强有力的金融市场,有助于为企业的国际活动提供较强的资金能力。在的此础上Manova(2008)发现金融效率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联系,并通过建立融资约束对国际贸易的模型和试用于本文的计量模型,对金融效率与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些理论补充了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来源,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拓展了生产要素的内涵,不再仅仅强调劳动生产率和先天资源,而是更多的关注了外部经济环境和规模经济等后天可获得性的比较优势。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两大主流理论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法和视角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余道先和刘海云(2008)利用Michaeley竞争优势指数法。李钢和刘吉超(2012)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法。上述方法大都采用基于贸易总量的数据测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家和地区只是专业化于价值链上的某个特定环节。由于中间产品多次跨境流动,使用基于总量贸易的核算法无法揭示制造业的真实竞争力。因此,部分学者考虑到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基于视角考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增加值视角下测度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金融环境的关系。
同时,国内学者还从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等方面通过不同的指标研究金融与产业的关系。阳佳余(2007)研究中发现金融体系的效率指标相比于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能更好的解释贸易结构与贸易规模的变化,金融体系效率对于贸易结构的影响更为重要。包群和阳佳余(2008)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金融市场效率指标比金融市场规模的指标更能反应出金融发展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通过对新的指标进行研究,进一步剖析了金融环境与企业竞争力水平变化的紧密联系。
林玲和李江冰(2008)通过对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与金融发展与企业生产率、融资成本等关系研究,再结合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发现了金融发展与贸易流量以及比较优势的关系。曲建忠、张战梅(2008)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证明了我国金融效率对国际贸易的开放度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沈军、白钦先(2013)在对比中德贸易与金融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中国金融效率的提高会促进贸易增长,而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促进贸易增长的一个重大原因。考银行效率的提高不仅会带来贸易增长同时还能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有着很强的推动力。孙少勤、邱斌(2014)则对我国不同地区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区域出口方面展开了研究,发现利用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中的国内贷款比例反映区域的金融效率水平,最后发现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提高能有效的改善出口结构,进而提升出口贸易的长期竞争力。总的来说,金融作为一种资源,随着其规模的增加,管理技术的提升,边际效益递减,当金融资源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成为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关键,甚至成为提高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