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文献综述
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和取消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崩溃,金融自由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西方发达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纷纷进行了利率自由化的改革。由于各国经济基础和环境的不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法和结果也不尽相同。从历史上来看,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尤其是之于银行业。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能将资源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过于严格的利率管理会导致实际利率为负,负利率意味着资本利用率低下,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缓解市场对资金的影响,充分利用资金配置中金融市场的调节作用、减少金融抑制、加快经济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必不可缺。
1.2 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初步完成,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开始采取了改革利率市场化的措施,人民银行通过观察市场供需,允许了商业银行间拆借利率的自由增长。这一重要举措已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始的标志。从那以后,在许多领域,中央银行都渐渐放松了利率管制,例如债券利率、借贷市场等。如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过这么多年,市场经济逐渐深化,我国迫切需要金融的市场化。因此利率管制成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我国在近几年内推出一系列关于加速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利率管制基本实现了自由化,在遵守原则的前提下,各个主体可以自行讨论如何定价金融产品。
我国长期实行严格的利率监管,让利率的变动趋势处于一种可控的阶段,对商业银行的保护力度较大。在几十年的利率改革中,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盈利模式,生活条件和风险负担受到很大影响。反过来,商业银行的资本配置和业务表现也有所变动。评估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量。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改善资本配置、优化交易过程来减少成本、加快资金流动、加剧市场的竞争力度,从而使商业银行的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会减少银行借贷资金的净利差,使利率波动更为频繁。频繁的价格竞争增加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这也可能使商业银行的效率降低。
2 国内外研究概述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